改建铁路宝成线109号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改建铁路宝成线109号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建铁路宝成线109号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的设计

宝成线新109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4.改建铁路宝成线109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施工图及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及相关施工工法。 二、编制范围 宝成线新109隧道改线抢险救灾工程,里程DK149+074.23~DK151+165.71,总长2.09148Km。 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受地震影响宝成铁路109隧道出口塌方,砸塌棚洞,致使行驶此处的货车碰撞脱轨,13节油罐车起火燃烧,车厢严重挤压变形,中部塌方阻塞嘉陵江河道而形成堰塞湖,造成宝成线全线中断行车。109隧道造成的主要病害类型为开裂、掉块、衬砌表层剥落、拱脚或拱腰错台、棚洞“T”梁损毁等,损毁较为严重,经对隧道内受损结构进行加固后至5月24日10点30分才临时恢复慢行通车。因既有隧道自身结构和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今后行车安全的需要,为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宝成线长期安全运营,确定了两跨嘉陵江加短隧道(即新109隧道)的改线方案。 改线段起始于徽县车站出站端(谈家庄),终止于既有线111隧道进口附近(高家坪),起止里程DK149+074.23~DK151+165.71,全长2.09148km。新建隧道1座长873m,大桥2座长381.78m/2座,处理滑坡1处,改建既有小桥1座,接长既有涵洞1座,铺轨2.09148公里。废弃既有线长2.57557km,废弃既有隧道2座838m。 线路平面共设3个曲线,受既有线条件及地形限制半径分别为R-350m、R-600m、R-500m。曲线段长1067m,直线段长1023m。夹直线最小长度20m。改线起点端由于既有线为R-350加R-400米复曲线,为使拨距值最小,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线,改建线采用R350半径,利用不等长缓和曲线(L1-75m,L2-110m)减小拨距。改线终点处受既有高家坪隧道及高家岩隧道洞门控制,采用R500半径,减少既有工程的改建和废弃。采用13%的限制坡度,坡度代数差一般采用10%,困难采用12%,新建线地段当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采用R10000圆形竖曲线连接,最短坡长200m。两跨嘉陵江采用300年洪水位控制线路路肩设计高程。受水位控制,改线终点接坡时,竖缓重合,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连接。 1.2.设计改线的主要技术标准 由于本段线路长度仅2.09148km,是宝成线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本段线路主要技术标准应与宝成线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但考虑到技术设备的发展,对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地形条件适当提高。既有宝成线本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改线选择最小曲线半径为500m,行车速度可达80km/h。 ① 铁路等级:Ⅱ级 ② 正线数目:单线 ③ 限制坡度: 13‰ ④ 最小曲线半径: 既有线最小半径300m,改线段最小半径500m ⑤ 牵引种类:电力 ⑥ 机车类型:货运:SS4型,DJ1型,客运:SS4型 ⑦ 牵引质量:上行3500t,下行2600t 1.3.自然地理特征 1.3.1.自然地貌 本段线路位于嘉陵江峡谷区,地貌上属秦岭南麓低中山区,两岸山坡陡立,相对高差200~400m,横向沟谷发育。本段嘉陵江河谷宽约50~100m,岸坡自然坡度为40o~85o。 1.3.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 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粉质黏土、碎石类土;崩积堆积块石土;冲积粉土、粉细砂、粗圆砾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灰岩。现将各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⑴ 第四系全新统 1)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dl):主要分布于嘉陵江两岸斜坡及缓坡坡面上。以粉质黏土为主,浅褐色—褐黄色,土质不均,含碎石、块石及姜石,坚硬—硬塑,Ⅱ级普通土,σ0=150kPa;碎石类土,呈灰色—灰黄色,碎石成分以灰岩为主,尖陵状,中密,稍湿-潮湿,Ⅱ级普通土,σ0=500kPa。 2)第四系全新统崩积层(Q4col):主要分布于嘉陵江两岸陡崖下及较大冲沟沟口,以碎石、块石为主,成分以灰岩为主,尖棱状,松散—中密,少量土质充填,稍湿—潮湿,Ⅳ级软石,σ0=600kPa。 3)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主要分布于嘉陵江河床、漫滩及嘉陵江两岸较大的支沟内。以碎石土为主,岩性以灰岩、页岩、板岩为主,灰色—灰色,厚5~10m,中密,棱角状—次棱角状,潮湿—饱和,Ⅱ级普通土,σ0=500kPa。 4)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嘉陵江河床、漫滩及一级阶地。以粉土为主,浅黄色,主要分布于漫滩及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