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芪建中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黄芪建中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
王亚辉1 徐洪艳3 韩风雨2 李洪泽1 孔新颖4 刘福青5(1.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内蒙古天奇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赤峰陆尔草中蒙药科技有限公司;4.内蒙古蒙吉药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内蒙古博泰现代蒙药制剂研究开发有限公司;024000)
【摘要】目的: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对5 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黄芪建中丸对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无抑菌活性,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验证试验中,两种阳性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生长良好,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阳性对照菌。结论:确认了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即用常规法检查黄芪建中丸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结果可靠。
【关键词】方法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验证,以保证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黄芪建中丸主要由黄芪、肉桂、白芍、甘草、大枣五味组成,具有补气散寒,健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恶寒腹痛,身体虚弱。在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采用lt;lt; 中国药典gt;gt;2010 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对规定的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逐一进行验证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物微生物检查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环境在环境洁净度万级,局部洁净度百级的单向流空气的无菌室中进行。
1.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90113)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080522)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090110)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批号090110)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80612)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081105)MUG培养基(批号08080)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批号08080)
1.3 试验菌株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菌[CMCC(F)98003]上述培养基各菌株均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实验部分(一)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1 菌液制备
2.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5℃~37℃培养18h~24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ml含菌数为50cfu~100cfu的菌液备用。
2.1.2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的24h~48h,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菌液浓度为每1ml含菌数50cfu~100cfu。
2.1.3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d~7d,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3ml~5ml洗下霉菌孢___________子,吸出孢子液,取1ml 孢子液至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中,使菌液浓度为50cfu/ml~100cfu/ml。
2.2 供试液的制备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振摇至供试品分散均匀,制成1∶10的供试液。
2.3 试验方法
2.3.1 药典常规法,取1毫升供试液注皿,分别加入五株试验菌,测定回收率。
2.3.2 培养基稀释法,取0.2 毫升供试品,分别加入五株试验菌,测定回收率。
2.4 回收率测定
2.4.1 菌液组分别取已制备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的菌液1ml(含50~100cfu),采用平皿计数法,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实验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组平行制备2个平皿,置30℃~35℃培养48h,计数;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实验平皿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组平行制备2个平皿,置23℃~28℃培养72h,计数。测定菌液中每毫升的活菌数。
2.4.2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0 供试液1ml,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组平行制备2个平皿,置30℃~35℃培养48h,测定供试品本底的细菌数;取1∶10 供试液1ml,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组平行制备2个平皿,置23℃~28℃培养72h,测定供试品本底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