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中的审美张力
摘要 《雨夕》是萧乾的代表作,小说以儿童视角叙述了一个农村女性的悲惨遭遇,对比是《雨夕》结构中突出的叙事技巧,有儿童叙述视角与成人叙述视角的对比、儿童感性世界与成人理性世界的对比、人物内外表里的对比等等,在对比中彰显了人生的悲苦和炎凉的世态,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关键词 儿童 成人 对比
萧乾是一位有着鲜明创作个性和独特风格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擅长使用儿童的眼光来展示穷人的艰辛、人生的悲苦和炎凉的世态,正如刘西渭所评:“萧乾先生站在弱者群里”《雨夕》就是一个以儿童“我”为叙述主体的作品,通过“我”在一个雨夕的所见所闻,叙述了一个农村女性的悲惨遭遇。为了彰显主题,小说大量使用了对比,比如儿童叙述视角与成人叙述视角的对比、儿童感性世界与成人理性世界的对比、人物内外表里的对比等等,对比是《雨夕》结构中突出的叙事技巧。
在小说技巧中,叙述者所站角度对故事的处理起支配作用,也就是说观察点不同,视野和结论也会不同,即便对同一事件的认知也会大异其趣。《雨夕》以儿童叙述视角为主,儿童叙述视角指的是以儿童的思维、心智去观察世界、叙述故事,由于儿童的年龄阅历尚处在幼稚阶段,是以感性的思维去看待世相的,观察的角度不同,表现出与成人世界不同的内容和感受。《雨夕》一开始说避雨是浪漫的。虽说乌云聚集那“无名的气”、“狞笑的黑云”、“沉重冰凉的雨点”。似乎毫无浪漫可言,然而一旦避雨之地出现,雨就一下子变成了美景与浪漫,发生在避雨时的才子佳人故事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这里小说讲述的显然是常人的避雨经验,使用的是成人叙述视角。但随即笔锋一转,换成了回溯性儿童视角,讲了一个儿时并不浪漫的故事:“我”与同伴由于贪玩赶上了雨,于是就跑到庄稼地里的一个磨棚里避雨,得到抽着烟斗的长工的默许,而一个狼狈不堪急切需要躲雨的女子却遭到了拒绝。
托多罗夫认为“视点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所要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作为孩子的“我”所看到的是那对缠成粽子形的脚已全然成为泥的了,毛蓝裤子也湿成了紫黑,白的小褂为雨浸得几乎看得见里面颤抖着的肉,由她臀部上的泥迹可知这女人在雨中曾跌了多么重的跟头:“我”所作出的反应是为多了一个雨伴而高兴,像对一个姨妈似地亲切,并自动挪出地方。这是一个儿童的所见所思所感所做,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及儿童心理表现。而长工的反应是猛地立了起来,睁大了眼睛,举起烟袋,悻悻地威胁她,用烟袋锅子往女人手上烫,逼着她退出去,退到哗哗流着的檐水下。在这里儿童的善良与长工的绝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长工之口得知,这个女子六岁就做童养媳。长大后被学了文明的丈夫抛弃,城里来的少奶奶绝情地打骂,娘家哥嫂不管不问,终于精神崩溃而发疯,发疯之后又被坏人趁人之危而侮辱。在长工眼里,这是一个不能同情的疯女人,村里正在查占了女疯子便宜的人,他可不想惹是非。由于视角的不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成了反照。
儿童没有被世俗所浸染,依然有一份纯洁善良的心,对于长工的做法不能理解,“苦苦地望着他,气得快要哭了出来”,儿童那未被成见污染的纯洁心灵缩短了与人人视为异端的女疯子的距离。而以长工为代表的成人世界关注的是自己的声誉、自己的利益。疯女人所有的不幸不是她自己的错,而世俗的态度让疯女人的悲剧命运更加凄凉。儿童未经复杂成人世界的浸染,以清澈透之心来看这个世界,儿童的善与成人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也在儿童的单纯与成人的复杂的对照中呈现出生活的原色和成人社会生存的本相。
同是避雨,“我”与疯娘儿们的待遇却不同,她被长工驱赶到大雨之中,任由风雨摧残。雨就好像一个艰难处境的象征。疯女人不能得到一个避雨之地,也就不能得到一双援助之手。小说多次写到雨中疯女人的笑,是经历多少苦多少痛,连痛苦都无法感知了。雨,好像是疯女人埋藏在心里的眼泪,天气的恶劣让人看到女性比天气更恶劣的处境,从而完成了女性生存困境的言说。小说结尾疯女人的歌声,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疯女人以后又发生了什么,结局是怎样的,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和无限悲凉。雨天,本来就给人一种落寞惆怅,以雨作为载体。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从叙述学角度,儿童“我”既是事件的经历者,又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维、儿童的心理,来透视社会人生,在单纯的儿童眼里,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无法理解的。成人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被社会现实生存法则所同化,正直纯粹之心慢慢地变得像石头一样地坚硬。比起儿童,成人有太多的社会淤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难免会相互隔膜,儿童的反映是质朴真纯的,表现出生命个体原初的本能感觉,而在功利世俗社会里的成人已经变得世故圆滑,儿童“用天真体会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