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与中越贸易.docVIP

古代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与中越贸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与中越贸易   [摘要]古代红河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开发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红河地区与越南相邻,为了发挥这一空间优势,历代统治者积极开发边境交通,加强与越南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元明清时期,是中越交通开发及贸易的重要时期,为近现代中越贸易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红河地区;中越贸易;红河航运;马帮运输;驿传制度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17-03      交通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边交流的基础。古代的交通开发与政府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中越毗邻,对外贸易的地理位置显赫,双方在古代一直保持着边境贸易往来。中国历代王朝为了维持中越之间的边贸关系,积极进行交通开发,为中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一、元代以前的中越交通开发      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就有记载:东汉建武十九年(43),镇守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向朝廷上书说:“从糜泠(今越南河内西北永富省永安、福安一带)出贲古(今蒙自县)出益州(今昆明晋宁县)……愚以行兵,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捷也……从糜泠水道出进桑(今云南河口县)王国至益州贲古县,转输便利,盖兵车资运所由矣。自西随(今屏边一带)至交趾,崇山接险,水路三千里。”①从糜泠到进桑是一条水道,也就是红河水道,且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连通交趾的要道。   《晋书?陶璜传》记载:“又宁州兴古接据上流,去交趾郡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②在东汉交通的基础上,陆路、水陆相配合,有效地提高了红河地区的交通运载能力。   唐樊绰的《蛮书》也有相关记载:“从安南(今越南河内)上水至峰州两日,至登州两日,至忠诚州(今越南越池)三日,至多利州两日,至奇富州两日,至甘棠州两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贲栅四日,至贾勇步(今河口县)五日。已上二十五日程,并是水路……从贾涌步(今河口市)登陆至矣符馆(今屏边县城)一日。从矣符馆至曲乌馆(今屏边新现)一日,至思下馆(今蒙自县城)一日,至沙只馆(今个旧倘甸)一日,至南场馆(今建水县)一日,至曲江馆(今建水曲江)一日,至通海城(今通海县城)一日。”③这是一条水陆并行线,从安南走水路二十五日到达贾涌步;改为陆路七日到通海城。这条线路成为后代驿站设置的重要参照,如曲江馆、通海城,明清都在此设驿站,进一步开发了当地交通。   《新唐书》的记载更为详尽:“安南经交趾太平,百余里至峰州。又经南田,百三十里至恩楼县,乃水行四十里至忠诚州。又二百里至多利州,又三百里至朱贵州,又四百里至丹棠州(今越南甘塘),皆生獠也。”站点设置增加,是交通发展的表现。“又四百五十里至古涌步(今河口),水路距安南凡千五百五十里。”说明从今河口至安南都是水路。“又百八十里经浮动山、天井山,山上夹道皆天井,间不容硅者三十里。二日行,至汤泉州(今屏边)。又五十里至禄索州(洗马塘),又十五里至龙武州(新现),皆爨蛮安南境也。又八十三里至傥迟顿(今蒙自),又经八平城(鸡街),八十里之洞澡水(倘甸),又经南亭(建水),百六十里至曲江,剑南地也。又经通海镇,百六十里渡海河、利水至绛县。又八十里至晋宁驿,戎州地也。又八十里至拓东城 ,又八十里至安宁故城,又四百八十里至云南城。”④其中古涌步至通海八站,有568里的路程均在红河地区境内。与《蛮书》相比,从天数的估算改为具体的路程说明,本身就是交通发展的表现。其中的交通站点在前代基础上得到延续。      二、元明时期中越交通及贸易的巩固拓展      元代红河地区通往越南北部的道路基本上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巩固并有一定拓展。汉代以滇池为中心,建立了朱提道、灵关道、永昌道、????江道、麋泠道交通干线。南诏、大理时期云南交通进一步发展,以大理为中心,东至戎州,西至身毒(今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至成都,西北至西藏,南经缅甸、老挝、泰国通道于海。⑤元朝统一全国后,在推行中央政策的同时,调整了治滇政策。统治重心从滇西大理逐渐转移到滇中的中庆(今昆明)地区。云南政治中心亦从大理迁到中庆,从而改变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和政治影响力,其中与越南的联系尤为突出。中越交通沿袭了唐宋云南连通越南的路径,它北起中庆路(今昆明市),途经晋宁、江川、通海、建水、蒙自,沿红河入越南。   元代的站赤制度是中央王朝对红河地区交通开发建设的重要表现之一。元代在历代交通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站赤,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交通网络。站赤不仅设于元朝直接统治的区域内,而且在其周边属国也有设置。《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沿途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越南境内设置有站赤,对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