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山里的土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在山里的土楼   看腻了都市的玻璃和金属,厌倦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来到云雾缭绕的闽(福建省)西南山区。行走在山谷盆地间,我看到了与青山绿水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大小土楼,感受到了前人为生存而生出的智慧和智慧以后的章法,以及没有科技而胜于科技的科学。      “四菜一汤”田螺坑      田螺坑是一个人与田螺同在的地方。田螺坑有着许许多多关于田螺的故事,几千年来,黄土里无不包裹着中国人的灵感。群山环抱中,站在观景台,居高俯瞰田螺村,再听导游客家女孩小简讲故事,那感受,那愉悦,尽是酥麻、心动。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黄石三郎跟随父亲来到这个小山村,以看管母鸭下蛋来维持生计。三郎白天放鸭,夜晚读书、习字,由于面目清秀,长相英俊,而且人品好,善良有礼貌,又孝顺,很受大家喜爱。一天午后,三郎在外放鸭,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接踵而至,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就在此时,三郎似乎听到呼喊声:“三郎,三郎,快来救我!”。三郎不顾一切便循声冲去,在小田坑边发现一只田螺并将其抱起。突然,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女站在三郎面前,为了感谢三郎的救命之恩,和三郎结为夫妻,在草寮里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建基立业。人们为了怀念巫十娘的功德,便把这个小山村命名为田螺坑。   有人形象地把田螺坑称为“四菜一汤”,我倒觉得田螺坑与“四菜一汤”没啥关系,与梅花却相像。土楼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组成,方楼居中,其余四座环绕周围,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看似开在山间的一朵巨大的梅花。从下往上看,则像布达拉宫,它雄踞山腰傲视南来北往的游客。也许人生的巧妙就在于能方能圆,方圆合一,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方圆相济,这个世界才会和谐。      东歪西斜裕昌楼      裕昌楼是古建民居的活标本,尽管东歪西斜,但歪斜得很有味道,很有诱惑力,以至于一些帅哥靓妹走到它跟前都要歪歪斜斜地拍几张照片,留下嘻嘻哈哈的笑。   导游介绍,这个地方叫下版,下版四周群山环绕,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早在元朝中期,这里住着七个姓氏的先民,先民起初住的都是茅草寮,也叫版寮。当时这儿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野兽时常出没,居民深受其害。元末明初,族人共同商议建一座土楼,让五姓族人从冬日的茅草寮里走出来,聚居在同一个屋檐下,以对付野兽的袭击和异族的侵扰。族人们用四年时间建起了这座最大最古老的圆形土楼。楼内布局呈五大卦,每个姓氏占一卦,每卦设一部梯道,外墙设五个?t望台,形成了五行道造型,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   土楼从外观看,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圆体。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只见楼前的山涧溪水潺潺地流淌着。在桥上,静静地看着这个大圆体,看着圆体外围用卵石砌起的高坎、青苔和杂草。望着墙体斑驳龟裂的外貌,似看到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布满皱纹的老人,又似看到一部历经风雨、饱含沧桑的历史!   走进土楼,抬头仰望,三层以上的梁、檐、柱都从左向右倾斜,斜得好像要倒下来。导游介绍说,这座楼是用疏松柔软的生土加上随地取材的松木,依山傍水而建,承受了600余年的风雨洗礼,经受了无数次的霜雪考验,直到如今,尽管东歪西斜就是不倒……   这情景也让我的思绪也开始东歪西斜。想起《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置身土楼,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的独立王国。众多居民聚在一个封闭式的土楼里,自成一统,均同一姓,都是亲房叔伯,他们互帮互助,生活融洽。一家有喜,合楼欢庆,一人有难,众人相帮。在土楼内站着,走着,看着,想着,久久不愿离开。      功绩卓越塔下村      蓝天白云下,绿荫环抱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将塔下村庄分成两半,而溪上的几个小石桥又把这个村庄连成了一体。溪边,黄墙黛瓦的村屋依山而建,古朴别致,尤其那露在屋檐下的串串红灯笼,不时地闪耀出古色古香的民族韵味。   一走进迷人的塔下,便感受到了“枕水声入梦,踏涟漪醒来”的美妙梦境。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人们的足迹磨砺得圆润柔和,在阳光的照耀下,金色的光泽闪闪烁烁。走在塔下溪边的小路上,让人嗅出了许多逝去的年代和历史行走的印记。三五成群的鸭子,悠闲地荡漾着碧波,很有超然世外的情致。脸上看不到纠结的村姑,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没有任何污染的土特产,那发自心底的热情,有股诱人的魅力,让人觉得不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好像就对不起她们似的。   穿过几个摊点,爬上不算高的石阶,抬头一望,看见二十多根不是塔却胜似塔的“塔”。走近一问,原来那不是塔,是石龙旗杆。据说,自清代开始,这儿就开始耸立旗杆。石龙旗杆,是塔下村族人或为百岁以上,或中进士,或拜官,或在外得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