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与fMRI

历史悠久的针灸 针灸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针灸学属于生命科学,是人类防治疾病的一种科学手段。 针刺治疗不仅是一种生理性刺激,还是使受术者产生特殊的刺激感觉,即所谓“得气”。 针灸疗法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迄今为止人们仍未完全揭开针灸的神秘面纱。 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针灸穴位的物质基础上什么? 针灸的疗效证实 针刺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以及治疗不同类型疼痛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 脑电波的实验表明,电针刺激具有放松大脑皮质、诱导舒适感的作用。 等电位分布图进行研究,发现在勇电针刺激一侧合谷——手三里时,整个皮质区出现α波的脑电波现象。少数可见从额叶中央区至顶叶中央区出现θ波。 但无论刺激颈部还是小腿部均可出现这种脑电波,故有人认为针刺的效果具有非特异性。 针灸的可能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针灸的作用路径,极有可能是首先针刺穴位,通过神经系统激活人脑相关功能区某些核团,进而控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靶器官的功能紊乱。 针灸的一个显著效应是对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环路起调控作用。 针刺调制脑边缘叶系统假说:不论使用电针或手针,均得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结论——针刺不同穴位会产生明显相似的脑效应,诱导出脑边缘叶系统的广泛而较强的fMRI信号减低区。即针刺可诱导大脑内在网络系统,产生对脑边缘叶系统的广泛抑制,进而达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调制作用。 脑功能成像对于原理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 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对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变化的监测 目的:评价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在监测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活 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8例卒中患者于发病的数日~3月时间行数次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观察相应功能区的形态与位置并计算不同时期脑皮层区偏侧指数(laterality index, LI)的变化。 结果:卒中恢复期,89%(16/18)的患者刺激痪肢所诱发的皮层功能区LI值呈明显的增高趋势(P<0.05),同时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结论: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对脑皮层功能区的监测可为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G6805脉冲型电针仪,断续波。将导线连接4根针柄,调节输出,令受试者有酸、胀、热等感觉。 取穴原则:疏通气血、调和经脉、改善肢体功能。 fMRI技术和参数 Siemens Vision 1.5T MR扫描仪,头线圈。受试者仰卧,用自制塑料面罩固定头部以达制动效果。EPI序列:TR/TE/FA= 0.96Ms/66mS/90°,层厚5mm,间距0mm,FOV 250mm,矩阵128 ×128,分辨率1.95×1.95mm。采集方位平行于胼胝体前后联合的连线,范围包括起于颞叶上部的大脑半球,对选定的层面按休息-刺激的模式进行采集,共108个序列,每阶段成像288帧,共计1296帧BOLD像。采用T1WI采集解剖像,完成一次功能成像的时间约25分钟。 数据后处理:使用MR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SPM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阈值采用可变门限法取舍。为了减少血流动力学对被激活区信号的影响、避免磁饱和效应,EPI初始3次采集的数据不列入后处理范围。 统计与分析:所有患者于发病的3~6日、1~2月及2~3月进行了一系列fMRI检查,计算3次检测的脑皮层区偏侧指数(laterality index, LI)。LI=(C-I)/(C+I),C与I分别代表相同条件下患/健侧脑皮层总的激活簇。采用F检验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结 果 18例卒中患者中,89%(16/18)显示脑皮层功能区存在数量不等的散在激活簇,2例因检查欠合作而被排除。6例患者于早期可见到患侧脑皮层激活簇数较健侧明显减少,1例大致相当,9例略为增多,其平均LI值为0.05。随着时间的延续以及病情的好转,患侧脑皮层激活簇数明显增多(平均LI为0.55;F=8.39,P= 0.001),同时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但健侧脑皮层激活簇数增加不明显(F=0.99,P=0.379)。 穴位针灸刺激之fMRI 结 论 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模式采用与临床电针治疗偏瘫相同的取穴方式,对肩髃、手三里、曲池及合谷穴同时进行低频电脉冲刺激,通过我们对一组正常志愿者的系列观察,证实了它与与复杂手指运动模式所激活的脑皮层功能区有很好的一致性。 穴位电针刺激fMRI对评价脑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价值。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运动功能区的损害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此时采用手指运动模式刺激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模式不受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其替代手指运动模式开展fMRI临床应用具极大的前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