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运动系统常见疾病PPT
症状: 1.腰部疼痛 反复腰痛发作,轻重不一,严重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休息后减轻,咳嗽、大便时加重。 2 .坐骨神经痛 下肢放射痛,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大腿后侧、小腿外则、足跟或足掌,严重可影响站立和行走。 病程长者,小腿外则、足跟、足背或足掌可出现主观麻木感。 二、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体征: 1.腰部活动障碍 2.脊柱侧弯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 坐骨神经痛解剖图 三、辅助检查 1 X线平片 2 X线造影 3 B型超声检查 4 CT和MRI 5 其他 X线平片 腰椎出现侧弯, 两侧椎间隙不等宽, 病变侧变窄 CT MRI 四、诊断要点 1、病史 2、症状:腰腿痛 3、体征: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 、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平片或CT或MRI等方法,能准确地作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及主要引起症状部位。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卧硬板床3周,3个月不弯腰持重。骨盆水平牵引2周;硬膜外注射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理疗、推拿、按摩。 2.手术治疗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维生素D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基因。 雌激素缺乏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运动和制动 疾病因素 营养因素:1).钙; 2).蛋白质 3).维生素C 二、临床表现 疼痛: 58%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断裂产生微骨折,引起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多见,占70%-80%,缓解疼痛是我们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临床表现 驼背、变矮:身高变短5-20cm不等,这是人老了以后逐渐发展的体态,由于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后侧凸出,人体变矮又驼背,由于驼背压迫呼吸系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 二、临床表现 骨折 20%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 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常见骨折 三、辅助检查 1.生化检查:血清总钙正常或降低;血清无机磷正常或降低 ;血清镁正常或降低 2 .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将低 3 . X线检查:骨小梁减少 四、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缓解疼痛,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 预防举措:营养,运动,光照。 骨质疏松的三大疗法:运动疗法,食物疗法,药物疗法。 四、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要点 冶疗药物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矿化类药物:包括钙、活性维生素D等,它能调节骨代谢。 第二类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伊普拉芬等。 第三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氟化物 第五节 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肤破损的证候。 踝关节解剖图 踝关节构成: 内踝,外踝,后踝。 踝穴构成:胫骨远端关节面、内踝、外踝、后踝。 内踝 外踝 后踝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足处于跖屈位。 内翻、外翻暴力。 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跗骨 跖骨 趾骨 股骨 胫骨 腓骨 髋骨 骨盆 组成 由髋骨、骶骨和尾骨构成 功能 有效传力 保护盆腔 髋骨 骶骨 尾骨 肌肉 肌肉分类, 长肌Long muscle 短肌Short muscle 阔肌Broad muscle 轮匝肌Orbicular mucle 肌肉组成 肌腹Muscle belly 肌腱Tendon(腱膜aponeurosis) 肌腹 肌腱 全身肌群 人体肌肉的分部 人体肌肉分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和下肢肌四部。 1.躯干肌 背肌、颈肌 、胸肌、膈肌 、腹肌 2.头肌 面肌和咀嚼肌 3 .上肢肌 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4 .下肢肌 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胸大肌 三角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肱二头肌 股直肌 胫骨前肌 胸锁乳突头肌 肱桡肌 三角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臀大肌 腓肠肌 第二节 运动系统生理(自学)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肌肉在收缩时,暗带的长度不变,只有明带的长度缩短,同时H 带也相应地变短。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发生兴奋,在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后,在细胞内部则发生肌小节的缩短导致收缩,后者是由前者触发引起的。兴奋(动作电位)触发收缩(肌小节缩短)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