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精选.ppt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其他: 赋比兴 曲笔 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 象征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析】“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析】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例: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析】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 2013上海卷??? ???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者关系1分,景色2分,情感1分)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高考考试说明解读报告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七选五解题技巧和方法21PPT精选.pptx
- 2017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技巧课件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六-第5讲猜测词义的技巧.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精析精选.pptx
- 2017高考英语写作技巧点拨系列(一).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写作技巧点拨系列(三).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写作技巧点拨系列(九).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写作技巧点拨系列(二).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英语写作技巧点拨系列(五).ppt精选.ppt
- 2017高考语病快速判断16法ppt课件精选.pptx
- 2017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应用文稿)精选.ppt
- 2018届应对高考政治试题新变化的复习策略70ppt精选.pptx
-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精选.ppt
-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精选.ppt
-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精选.ppt
-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课件精选.ppt
- 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题世界近现代思想文化精选.pptx
- 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题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精选.pptx
-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2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课件高中教育精选篇271精选.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