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证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前期综合证PPT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3、了解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4、了解经前期综合征西医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 · 定义 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 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如:头痛、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腹痛、水肿等一系列症候群。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 中医妇科学称之为“月经前后诸证”。如经前乳胀、经行水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等。 (从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 现状 通过一些国家大量人口调查显示,妇女在经前或经期出现一种或数种体征或情绪症状者占30-80%,但严重影响生活或工作者占2-10%。 临床以20-30岁妇女常见约占89%,但亦可见于30-40岁以上的妇女。 中医病因病机 经前期综合征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 血盈亏虚实变化有密切关系。 主要与肝、脾、心、肾功能失调及气血失调有 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激素改变 2、神经调节失常 3、水、钠潴留 4、维生素B6缺乏 5、精神因素 临 床 表 现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轻重不一,或以一 症为主,或几种症状并存。经前7天~14 天开始出现症状,日渐加重,行经前2-3 天达高峰,直至月经来后症状消失,较 重者可迁延较久,查体无器质性改变。 临 床 表 现 与忧虑有关的症状:神经紧张,情绪波动,不安与易激动。 与 压 抑 有 关 的 症 状:如好哭、焦虑、孤独感、自悲感等。 与精神失常有关的症状:如失眠、健忘、慌乱、思想不集中,甚至精神神经错乱等。 一 般 躯 体 不 适:明显的有头痛、周期性偏头痛、乳房胀 、发热、口舌糜烂、腹胀、腹泻、肢体浮肿、腹部痉挛与疼痛,体重增加,恶心乏力等。 行为方面的改变:胃纳增加,特别喜进甜食或咸食,不愿到社交场所,只愿留在家中,性欲增加或减退。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企图。 体 征 有浮肿者可见颜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 乳房胀痛明显者,检查时可发现乳房触 痛性结节; 经前有粘膜变化者,可有口腔溃疡;皮肤可见荨麻疹或痤疮样疮。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阴 道 细 胞 学 检 查 2、宫 颈 粘 液 检 查 3、内 分 泌 检 查 4、基 础 体 温 测 定 5、 其 它 检 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的测定主要是排除全身性疾病或低血糖。 诊 断 要 点 特殊而短暂的与月经有关的症状,发生在黄体期而消失于卵泡期。 一些症状重复出现,每月发作一次。 症状的严重程度已影响生活和工作。 必要时结合雌激素或孕酮测定,或参考阴道细胞涂片检查以确诊。 鉴 别 诊 断 本病应与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相鉴别; 有乳房结节者应与乳腺病相鉴别; 精神症状严重者应与周期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治 疗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中 医 治 疗 本病的发生与冲脉之气有密切关系。在脏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辨证要点: 1、主证是什么 2、病位:在何经何脏、在气或在血 3、病性:是属虚或属实 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疏肝、健脾、补肾、滋养阴血 调肝为主,采取柔肝、疏肝等法。 脾虚者,法当健脾。 肾阳虚者,治宜温肾扶阳。 肝肾阴虚者,当滋补肝肾; 阴虚阳亢者,又当滋阴潜阳。 血虚气弱者,当养血益气。 心脾两虚者,则宜养心益脾。 分证论治 经行乳胀 经行泄泻 经行头痛 经行情志异常 经行浮肿 经行发热 经行乳胀 主证 经前乳房胀痛,甚则不能触衣,疼痛拒按,经 行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经行不畅,色黯 红。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12g,枳壳12g,香附12g,川芎12g,白芍12g 当归15g,川楝子15g,路路通12g,陈皮6g,甘草6g。 经行泄泻 1、脾虚 主证 每届经期,或经行前后,大便溏薄,倦怠嗜睡,肢软乏力,或脘腹胀闷,或面目浮肿。舌质淡,苔白润或白滑,脉濡缓。 治法 健脾益气,淡渗利水。 方药 参苓白术散。 党参18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扁豆15g,莲子肉15g,山药15g,桔梗9g,薏苡仁15g,砂仁3g(后下),大枣5枚。 经行泄泻 2.肾虚 主证 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晨起尤甚,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月经量少,色淡,平时带下量多,质稀,面色晦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