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的心态描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史记》的心态描写

维普资讯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第4期 SqtANIDUUNIvERST~JOURNAL(HIM^m S&SOCIALSCIENCESBIMONTHLY)Vo1.18,No.42002 论 《史记》的心态描写 陈桐 生 (汕头大学文学 院,广东‘ 汕头 515063) 摘 要 :判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 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 因素使司马 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 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 了司马迁对 民族文化 心理 、帝 王心态 、社会群体 心态的描写。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心态史学 中图分类号:K2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225(217)02)(14-0018—0O9 一 决定司马迁关注历史人物心态的两个要素 《史记》中有着丰富的历史人物心态描写。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从客观上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专制君主的家天下 ,封建君主和统治集团的欲 望、动机、价值观念以及他们的品质 、意志、个性、人格、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r 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因此封建时代的人们 曾经想尽一切办法来培养君主的理想品 格 ,从注重后妃胎教到建立太子保傅制度 ,从大臣议政到疏谏、哭谏 、兵谏、尸谏 ,甚 至捧出上天鬼神的偶像来对帝王意志进行制约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制造一个 “英 明”的 帝王。司马迁深知统治者品质意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从事历史著述时就不能不对封 建统治者的心态给予充分的关注。 从主观上说 ,司马迁的个性气质诱导着他把 目光投向历史人物的心态。首先 ,司马 迁虽然也具备了一名杰出史学家所必须有的理性分析能力 ,但他的感受能力更强 .他更 多地是以诗人般的强烈感受能力去细腻 、充分 、深刻地感知历史现象,这种感受能力往 往将他的注意力导向历史中的感性部分——最能体现历史人物的个性 、品格 、意志、欲 望等心理因素的细节。如 《史记 ·项羽本纪》一再出现 “莫敢起”、 “莫能仰视”、 “莫敢 仰视”的细节描写,以此烘托出项羽震慑三军的英勇气慨。在二十四史之中, 《史记 的感性特点最为突出。其次,司马迁胸 中澎湃着诗一般的情思,他往往将 自己充沛的激 情与想象力倾注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中。如 《史记 ·魏公子列传》载:“当是时,诸 收稿 日期:2002—01—10 作者简介 :陈桐生 (1955一),男,安徽桐城人,博士,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 维普资讯 陈桐生 论 史《记》的心态描写 第4期 19 侯 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清人郭嵩焘在 《史记札记》中指出,自安 僖王即位以来无岁不有秦兵入侵,所谓诸侯不敢谋魏十余年是 “史公极意描写之笔”而 非史实。当然这种 “极意描写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 了历史著作所应有的真实性和科学 性。而司马迁的想象所补充的正是历史人物的血肉。有人推测 《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霸 王别姬 、乌江拒渡等情节都是 出于司马迁 的想象 。第三 ,司马迁本人具有一种英雄人生 观 ,对古代英杰有着深情的向往和由衷的崇敬 ,这使他决不会满足于简单地记述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而是特别渴望深入历史人物的心灵深处 ,了解历史人物 的理 想 、愿望 、欢乐、痛苦 、追求 ,从历史人物的个性及心理素质中寻绎人物命运乃至历史 命运 的原因,抠出古人的灵魂对其进行叩问。他 习惯在传记中寄托 自己的理想 、抱负、 激情和人生追求,他像对知心朋友一样对传主倾诉 自己的感受。如他在 《孑L子世家中 说:“《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孑L氏书,想见 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 回留之不能去云。” 《屈 原列传》说 :“余读 《离骚》、 《天问》、 《招魂》、 《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 自 沉渊,未尝不垂涕 ,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