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青花瓷画和文人写意画之比较研究
[摘要] 民间青花瓷画经过漫长的生产发展过程,其艺术魅力在于民间绘画和青花工艺的完美结合,从青花瓷器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民间青花瓷画的笔情墨趣与中国文人画笔墨的异曲同工之处,
[关键词] 民间青花瓷画 文人画 笔墨情趣
青花瓷画是中国瓷器绘画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唐宋开始经过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发展直到现在,辉煌了七百多年,经久不息。中国文人画以写意画而著称,其潇洒的笔法、简括的造型、豁达的人文精神与民间青花瓷画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所追求的重要方面,笔和墨实际上不能各自独立存在,一笔下去,既是用笔又是用墨,在中国画上每一个笔触都成为一个基本的造型单元。既是某一完整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画具有。写意性”的特点,而青花则是用类似中国画的毛笔在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坯体上画线、“分水”的釉下彩。其工艺材料很接近绘画中的笔墨。因此,它与中国画确实有着形异而质同之妙。
根据考古资料,从1985年扬州发现的唐代后期的河南巩县窑的青花瓷片中可以看出,锥形花叶纹饰画得十分写意,但在唐代纸绢画中我们没有发现写意花卉图,大写意的笔法几乎没有见到,唐墓壁画及敦煌壁画虽用笔简洁,但缺写意韵味。在唐代绘画中,人物占主要地位,而且以工笔重彩为主,设色富贵,法度严谨。画风始终呈宫廷气息,搁人物不谈。韩斡的《照夜白》《五牛图》、韦偃的《牧放图》其造型结构十分严谨,相比唐代青花瓷画。缺少豪情,挥洒不够。从写意的角度讲,唐代民间青花瓷画更多地继承了汉代和六朝时期绘画的写意画风,填补了这段写意画的空白,这是民间青花瓷画对美术史的一大贡献。
宋代苏东坡强调文人气质。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绘画当重神韵,形神兼备,超以象外,在文人画家的大力倡导下,画坛出现了新的气象。写意画应运而生。梁楷的《泼墨仙人》《六祖伐竹》、文同的《墨竹图》、马远的《寒江独钓》、《踏歌图》、法常的《松树八哥图》等等都是宋代杰出的写意画作品。从青花史的角度,宋代民间青花瓷画远没有绘画引人注目,但其大写意的艺术风格并不逊色于文人写意绘画。如,宋代在浙江东阳地区烧造的青花瓷,其图画为屈原诗意《山鬼图》就画得非常出色。
元代中后期,确立了青花瓷日用工艺品的社会地位,其烧造工艺和写意画结合得相当完美,此阶段的青花器上形成了青白相映水乳交融的画面,又与器型浑然一体,清淡幽雅,朴实大方。如,元青花四爱花瓶。传统的百姓题材,青花画为高士品梅、观兰、看荷、赏菊。四图连贯。构图饱满,人物高古脱俗,潦潦数笔,兰花飘逸。鹤舞翩翩。元代是蒙古族统治,许多文人士大夫走向山林,借酒消愁,消极生活。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则说“一管笔,一锭墨,一张纸,一片山”便能过“一生”。[2]元代野逸风气的盛行。文人不满当局,而写意画恰恰又是表现文人心境的最好的绘画手法,故元代的写意画较盛。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文人风气的影响,青花人物画更多地表现为许多忠臣义士的历史故事,含蓄地、影射地流露出消极的抵制情绪:岁寒三友则是用得最多的纹饰,松有意志刚强,生命力旺盛的风格,竹有虚心向上、宁折不弯的高风亮节,梅有傲雪经霜不畏寒、独天下而春的个性。这是汉族文人表示自己贞节和情感的一种方式。青花绘画深受文人写意画的影响。虽然人物方面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跳出文人写意画的范围,但花卉及其他方面并不逊色,如元青花莲花壶把莲花、荷叶描绘得温润而雅,楚楚动人,而青花龙纹盘则是风流倜傥、豪情四溢。花鸟、植物、纹饰方面容易受大众喜欢,画工在这方面的写意造诣要更多些。
明代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手工业相当发达。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非常兴旺。明王朝在景德镇设立官窑,主要生产青花瓷器,这也刺激了民窑的青花器的生产,使得青花瓷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明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烧制技术,装饰水平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成化年间,民间瓷画艺人首创“混水”技法,先勾线后分水,使瓷面出现了清亮悦目的层次,这是瓷画的革新。青花釉里红早见于元代,明宣德时烧得最好。青花和釉里红色泽鲜艳,和白釉交融愈加赏心悦目,期间的白釉素有“汁水莹厚如堆玉。光莹如美玉”之说,这使得青花瓷更受人欢迎,“至精至美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3]。明末官窑萎缩以至停顿,民窑乘机崛起,烧造活动日趋旺盛,从而开辟了民间青花瓷的最辉煌的时代,由于没有官窑的束缚,民间瓷绘艺人自由地发挥,大写意的笔法得到充分地运用,横涂竖抹,随心所欲,青花大写意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文人写意画在明代是处高峰时期,浙派的戴进、吴伟较多地继承了马远、夏圭绘画风格,山水人物简洁疏宕,意境深远:陈淳、徐渭开花鸟大写意之先河,笔墨酣畅,痛快淋漓:八大山人的写意花卉更是孤傲不羁。独立傲世:周之冕的“落墨花”墨分五色,气势甚壮:陈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