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音特征辨析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声音特征辨析研究   从演奏声学角度看,音乐的运行,本质上是演奏、演唱者让乐器(包括嗓音)发出带有不同声音特征的音响,从而让听者产生情感反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演奏技法是乐器发声的手段,而演奏者能否用听觉辨析自己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却是保证音乐表现力的关键。琵琶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其表现音乐的过程亦然。   今日琵琶,在古代秦汉至隋唐的一段时期里,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或泛称。琵琶两字最早见于史载的是东汉刘熙的《释名》:“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①由此可鉴,琵琶的命名是由两种不同运动方向的拨弦而来的,“批”、“把”二字各对应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两种最为常用的演奏技法“弹”和“挑”了。就以其中的“弹”为例,一般认为,“弹”就是右手从右向左拨动琴弦发声,但是在这个拨弦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以下的各种疑问了。如:这个“弹”我们到底想要使乐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一旦确定了这个声音的目的,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演奏技术手段弹奏出这个“声音”呢?当我们做出了这个“弹”的技术动作后,又凭借什么来确定这个“弹”就是我们想要的“弹”呢?以小见大,在没有搞清楚上述问题之前,如果只是单纯从演奏动作层面来分析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和技术动作的话,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说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的话,我相信大家也会同样认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既然是听觉艺术,那么在学习和演奏乐器中,也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听辨能力。专业音乐院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的“视唱练耳”课,就是专门为训练学生对于音乐诸元素的听辨能力而设定的。琵琶进入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在现阶段的琵琶演奏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没有专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各种琵琶演奏声音特征差异的细微听觉分辨能力;第二:在教授演奏技术时,单纯教授演奏技法,没有明确演奏技术手段与声音特征之间的关联,更无系统化地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术手段使琵琶发出不同的声音特征;第三: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不同声音特征的音响效果来诠释琵琶音乐作品的理念。   由此,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在演奏音乐作品时的声音音响变化略显单一。笔者不禁有过这样的疑虑,如果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只是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奏中仅仅使用这些较为单一的音响来诠释音乐的话,是否过于片面呢?如果所有的琵琶作品均使用同一类音响效果,是否不能深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呢?即便在诠释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其中表现的音乐形象、情感、画面均带有一定的差异,单一的音响势必也不能完全展示出这些因素呢?例如:传统作品《春江花月夜》中是一幅江南四月、月夜泛舟的诗画,所以演奏音色整体委婉、甜美;而传统武曲《十面埋伏》为听众展现的则是气势磅礴的历史战争场面,那么其演奏音色之刚劲也是必然的了。即便是同一种演奏技法,由于描绘音乐的立意不同,必然在演奏声音特征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就前面的例子来说,同样是演奏技法“长轮”,在声音特征上,《春江花月夜》大多以轮速偏慢、音色柔和、音量适中为宜,而《十面埋伏》却需要大量使用轮速较快、音色刚烈、音量较强的长轮。即便是在诠释同一首音乐作品时,如《霸王卸甲》前半部分对于战争场面描绘时,长轮的声音特征与《十面埋伏》十分相近,而后半部“楚歌”、“别姬”两段音乐,轮速忽然转缓,音色浓重、凄凉,从而深深地勾勒出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之情。由此可见,每一种琵琶的演奏技法在为了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时,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声音特征变化,而这种声音特征的变化,也为我们诠释琵琶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许多琵琶演奏者(尤其是学生),当需要演奏一首作品时,往往只是单纯按照乐谱上的标记弹奏出相应的演奏技法,但并未对这个演奏技法的声音特征有过详细入微的推敲。笔者就曾经对比了近十个不同演奏家所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演奏家并没有充分地运用演奏音色的变化。例如,在第一段中mi、re、dol这三个音,见谱例:      乐谱中标注是使用“轮”的演奏技法,绝大部分的琵琶演奏者一般均会使用常态“轮”的声音特征来弹奏此句,乍一听好像演奏的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分析演奏声音特征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常态“轮”采用中等轮速,所以听觉上可以感受到是五个较为明显的带有固定节奏律动的音点,形成了“mi、mi、re、re、dol”的音型;第二,常态“轮”的触弦位置在24品至复手之间1/2处,声音特点是音色明亮;第三,常态“轮”的拨弦用锋为中锋(亦称:正锋)音色特点也是明亮;第四,常态“轮”的指甲经过弦速度较快,其音色特点为偏刚;第五,常态“轮”的拨弦方向与面板平行,其音色特点为明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