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弦上寄华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弦上寄华年 文章内容:      薛惠君上海评弹团演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评弹艺术家薛筱卿之女,“薛调”传人。薛惠君台风端庄优雅,说表蕴贴稳妥,琵琶功底深厚,代表曲目有长篇《花木兰》、《珍珠塔》、《双珠凤》和中篇《唐知县审诰命》、《点秋香》、《春草闯堂》、《春梦》等。      古稀之年吟《拜月》      翻看眼前的一大本相册,会不自禁地感慨时间这支魔棒的魔力――从风姿绰约的大家闺秀,到仪态典雅的贤妻良母,再到眼前这位平和淡泊的古稀老人。   十几页片刻翻转,五十年光阴飞逝。   冬日的阳光洒满半间客厅,也洒在了靠窗而坐的薛惠君身上,光晕将她的身影勾勒出模糊而略显毛糙的轮廓,给人以温馨的暖意。岁月之河虽然带走了她的秀气和甜美,却赋予了她更多的凝重和恬淡。这其中,包含着几十年良好的家庭教育,包含着几十年优雅的艺术熏陶,包含着几十年雅致的生活环境。   还有不少照片,是薛惠君和她的丈夫汪庆正的合影。汪庆正是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中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鉴赏家、古钱币和古碑帖研究鉴定家。和薛惠君一样,汪庆正也是苏州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弟、大户人家。在苏州著名的养育街上,有不少店铺过去就是汪家的产业。汪庆正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收藏家,父亲也喜爱研究古董、舞文弄墨,家中藏有不少珍贵的瓷器、古钱币、青铜器、碑帖、书画等。1952年,22岁的汪庆正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寂寞却又辉煌的文物考古生涯,终成一代文博大师。   汪庆正和薛惠君伉俪情笃。据说在1991年,国家文物局曾推荐他出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上海方面都已同意,汪庆正也同意了。可是最后因为妻子不舍得离开上海,汪庆正就狠了狠心,把这个职位推掉了。   不幸的是,在2005年,这位博古通今、睿智幽默的老人因罹肿瘤而猝然辞世了。这对薛惠君而言,不啻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个阴云在她的心中,郁积久久,难以排遣。   薛惠君的学生们深知老师的心情。为了疏解薛惠君的悲伤,同时也是为了感念薛惠君的教导,学生们选择了她七十大寿的日子,精心策划了一场联欢晚会。薛惠君为人向来低调,不喜张扬,但这次却实在拗不过学生们的执著。学生们说,老师您不用管,到了那天,一定要给您一个惊喜!   2006年11月18日的晚上,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可在南京西路上的“乡音书苑”里,却是张灯结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洋溢着融融暖意。上海评弹团的老领导吴宗锡、张振华,现任领导秦建国、王依韵、周强、徐惠新,以及评弹名宿王伯荫、陈希安、饶一尘、张如君、刘韵若、赵开生、沈伟辰、孙淑英、庄凤珠、蒋云仙、潘闻荫、庄凤鸣等,都特地赶来为薛惠君祝寿。   经过精心布置的书场,成了欢庆的寿堂。门口、过道到处摆满鲜花,上千个彩色气球镶嵌在舞台边,薛惠君身着红装的一幅硕大照片矗立中央。在微微的烛光中,全场的人们目送着薛惠君在她的学生们的簇拥下站上舞台――不过,这次并不是演出,而是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她吹灭了面前硕大的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瞬间,全场灯光复明,彩色花炮齐发,顿时满场欢声笑语,掌声经久不息。薛惠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频频起立,向全场来宾鞠躬致意。来宾中,有许多是“薛调”的拥戴者,他们期待薛惠君即兴唱上一曲,这使薛惠君感到非常兴奋。久未登台弹唱的她对老听众们说:“今天,我只要喉咙不唱毛,肯定要唱完整!”   薛惠君重新走上舞台。她怀抱琵琶,调正诸弦,从容自若地开唱薛调名段《莺莺拜月》。   琵琶铮铮,佳曲袅袅,人们闭目聆听,击节清赏,恍惚之间回到了几十年前,琴声依旧,歌声依旧。   曲终收拨,彩声潮起。      雏凤新试《花木兰》      谈起薛惠君学说书的缘由,与大多数评弹艺人经济拮据、生活所迫的原因不同。薛惠君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境之中,并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薛筱卿就巨资购得奥斯汀汽车一辆,成为姑苏弹词界的一则佳话。      对爱女的前途,薛筱卿满怀期待。薛筱卿把儿子(薛惠君的哥哥)送进了同济大学攻读桥梁专业,同样也希望女儿能进大学深造,成为一个大学生。   不过,薛筱卿很快发现女儿的兴趣与自己的愿望并不一致。女儿感兴趣的,正是父亲手里的那具琵琶,它挂在墙头,不言不语,却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女儿的目光、召唤着女儿的理想。   父亲也曾多次婉言劝阻过爱女,却终究拗不过她。同时,父亲又发现女儿确有自己身上的那股艺术天赋。   女承父业,也蛮好的。薛筱卿终于定了主意。   从1951年起,薛筱卿开始教女儿学说《珍珠塔》。在教学中,父亲从来没有“逼”她练这练那,而是一边教授基本功,一边开启她的悟性。薛筱卿反复强调“悟”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悟比教好”、“千练不如一悟”。而这个“悟”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