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音声之道 论乐人之德.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音声之道 论乐人之德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二届年会暨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活动于2007年6月9日至13日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安徽九华山举行。本届年会及评奖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承办,《人民音乐》《音乐周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协办。在与会代表中,既有近年来活跃在音乐评论领域的国内及海外知名评论家,也有国内学术刊物的主编、副主编、编辑、各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不同年龄层次、专业背景的代表会聚一堂,就我国音乐评论学科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      一、 确立学科定位拓宽学科视域      在本届年会上,关于“音乐评论”学科定位的讨论尤为热烈。   有的代表以文学界将文学理论分为文学史论和文学评论为依据,认为应严格限定音乐评论的视域范围及对象世界;所谓音乐评论,即运用音乐美学及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作为审美依据,对音乐创作与表演进行评价,因此仅限于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评论,其中包括对音乐作品、音乐会和音像出版物的评论。   有的代表则认为,音乐评论又称音乐批评,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可以包括音乐创作批评、表演批评、思潮批评以及学术批评等。也有代表提出,音乐评论的对象应拓展到所有当下的、即时的音乐现象,包括音乐创作、表演、理论、出版等领域,关注它们的当下发展及其成果,并给出审美评价。评论家和评论作品应真正做到从音乐的本体来评价音乐,并与音乐实践各领域、音乐理论各学科产生互动互渗、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效应。   关于音乐评论的当前发展状况,多数代表认为,与音乐学其它分支学科相比,我国音乐评论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在学科理论、评论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显得较为薄弱,至今尚未在音乐学术界取得应有的学科地位。音乐评论学会从成立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还没有得到音乐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会员规模和学会自身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加强音乐评论学科建设,提高音乐评论队伍整体素质应是学会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于音乐批评的性质与作用,有代表在其提交的论文中指出,音乐批评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所关注的对象世界是当下整个音乐理论和实践领域,并以臧否其得失、评价其优劣、判断其真伪作为自身的任务,因此是一种促进繁荣、扶正祛邪的社会公器。学术批评是学术腐败的天敌和抵御其侵袭学术界的第一道防线。      二、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对音乐评论事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学科建设是基础。其中既包括基本理论研究,音乐评论实践成果的积累,也包括音乐评论队伍的建设。关于这一点,有代表认为,音乐评论应该重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作用,重视广大乐评人对大众音乐生活的影响。乐评人是我国当代传媒领域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队伍,常常影响着大众的音乐生活,所以这个群体的社会能量不可小觑。但这个群体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乐评人整体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音乐技能、文字驾驭能力等均处于令人堪忧的状态,导致充斥报刊的大量所谓“乐评”缺乏起码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往往受雇于某些文化产业,商业化气息浓重,其作品实际上无异于商业广告。有鉴于此,对这个乐评人队伍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有代表认为,不宜用“乐评人”作为对所有音乐评论工作者的称谓。   与这种观点相似,还有代表指出,音乐评论在我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首先是因为它还没有进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这便是问题的关键;其次是绝大多数乐评人未经职业化培训。这种局面必然带来一种结果,就是音乐评论和从事音乐评论的人因不能与作曲家和演奏家进行平等而又职业化的对话而无法得到他们的足够信任和尊重。      三、改善批评环境端正批评心态      改革开放已近30年,我国音乐评论的宏观语境在整体上大为改善,霸权话语及行政干涉大为减少,批评家已拥有较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在这个前提下,大部分代表对目前国内音乐评论的环境建设依然存在某些忧虑。大家普遍认识到,音乐评论环境的某些不和谐因素已经成为音乐评论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从已经发生的某些音乐评论纠纷案例来看,援引政治话语、动用行政手段干涉正常学术批评的现象并没有从中国乐坛上绝迹。   而音乐界对于音乐批评的心态也亟待端正。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写出来以后,常常由于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而得罪了作者,久而久之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潜规则”,即某些人和某些作品是批评不得的,于是使无原则吹捧之风得以盛行。这说明我国音乐评论界的正常风气、健康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所以代表们呼吁尽快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建立起健康的音乐评论环境,这不但对于音乐评论事业的发展有利,同时,对于我们整个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