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充汉代水井清理简报.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充汉代水井清理简报   [摘要]2008年10月18日,南充市顺庆区滨江路上中坝大桥附近“泰合尚渡”建筑工地在施工中发现20口水井,大体有土井、陶圈井、砖圈井、砖陶圈混合井四种类型。从水井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20口水井的建造时代大致为汉代。   [关键词]南充;汉代水井;出土器物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24-02      2008年10月18日,有市民举报在南充市顺庆区滨江路上中坝大桥旁“泰合尚渡”建筑工地发现文物古迹。顺庆区文管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初步认定该古迹为一处较大规模的汉代居住遗址。随后,顺庆区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掘工作从10月26日开始,11月8日结束,共发现古水井20口,编号为J1-J20。因施工破坏严重,仅重点清理了保存较完整的6口水井(J2、J11、J12、J15、J19、J20),出土各类文物较多。   一、水井形制   此次发现的20口水井,分布在约南北200米、东西100米范围之内。J2、J3、J4、J7分别在J1东北4米、94米、96.5米、68.5米处,J5在J1正北75米处,J6、J8、J9、J10、J11、J12、J13、J14分别在J1之西北70米、60米、63米、48米、59米、86米、29米、54米处,J15、J16、J17、J18、J19、J20分别在J1之西南70米、80米、110米、104米、98米、98.5米处。由于工地施工破坏,所有水井口部均已不存,其中J12 、J20口部距离今地表约1米,J15、J16、J19、J17、J18的上部破坏十分严重,残存部分距地表8米以下,其余水井残存部分距地表约4米左右。通过对J15的钻探,发现井底深达基岩,由此推测这些水井本来深度10米左右,穿透了粉砂土层、砾石层、淤沙层等层位。   这些水井形制丰富,可分土井、陶圈井、砖圈井、砖陶圈混合结构井四种类型。   (一)土井   16口。经过清理的有J2和J11。井壁略显粗糙,一般未抹光,亦未见井圈。但个别水井,如J17、J18等井内有大量青膏泥,或许原有井圈,青膏泥用于填充井壁与井圈的空隙。J2因破坏较严重,仅留下1/3弧形井壁,残高96厘米。J11直径162厘米,残高120厘米。   (二)陶圈井   2口(J12、J19)。J12残高350厘米,井壁直径约120厘米,陶井圈内径80厘米,厚4厘米,每段井圈高46厘米。由于无完整器,井圈是否为一个整圈或由几段围合不详。外壁较直,内壁两头微凸。外壁印满垂直绳纹,内壁为素面。泥质夹砂灰陶,较坚硬。井圈有小孔,直径2~4.7厘米。井圈周围有回填土,说明是先掘成土井,然后用一节一节的陶圈叠砌而成。   (三)砖圈井   1口(J20)。圆筒形,上部被破坏,清理深度约50厘米。井圈紧靠井壁砌筑,由榫卯砖错缝平砌,以榫卯套合。井圈内径102厘米。砌井用砖为普通汉砖,有车轮形纹饰。卯口贯通砖的两面,砖长33厘米、宽22厘米、高10厘米。   (四)砖陶圈混合井   1口(J15)。圆筒形,上部被施工破坏,清理深度约2.5米。J15上部为砖砌井圈,下部为陶井圈,陶井圈与井壁相距约25厘米,内填青膏泥。井上部由圆弧形榫卯砖首尾套合围砌而成,残高91厘米。长方形榫头,卯口宽3厘米、长12厘米、深1厘米。砖长33厘米、宽22厘米、高8厘米。井下部高138厘米,由三段完整的陶圈(有一道接缝)叠砌而成, 每节高46厘米。陶井圈内径78.5厘米,壁厚3厘米。陶圈为夹砂黑陶,较坚硬,背面中部有一圈箍带,箍带上下均为粗绳纹,部分井圈上发现直径约4厘米的进水孔。近底处有大量鹅卵石。   二、 出土器物   水井中淤积了大量泥土,土内器物较多,主要有陶器、瓷器、砖瓦、石制品、骨骼等,以陶器最为常见。其中石质出土物见于J15,估计为井台残件。瓷器多为明清以后的青花片,见于J20。下文对出土陶器进行介绍,砖圈和井圈在前文已有介绍,此处略去。   就遗迹单位而言, J2出土陶片数十片,包括罐、纺轮、板瓦、筒瓦等,J11出土釜、罐、板瓦、筒瓦等陶片100余片,此外,还有竹木、灰烬。J12因破坏严重,除部分陶井圈外,未发现器物。J15出土大量残砖、陶片、竹木、动物骨骼、弧形石井台。J19出土陶井圈、陶片等。J20出土夹砂红陶小罐、高温黄釉大缸、近代瓷器、铁丝等。   上述水井出土陶器多为残片,未见完整器物。主要器型有罐、瓮、缸、钵、釜、瓦当、筒瓦、板瓦、纺轮等。   (一)罐   该类器物出土数量最多,形制丰富,主要有直颈罐、束颈罐等。直颈罐,如J15:1,夹细砂灰陶,平沿,方唇,直领,丰肩,肩部以下残。口径12.8厘米,残高5.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