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广西壮族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广西壮族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壮族扁担舞,流行于红水河流域一带,以广西都安和马山为代表。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表演者大多以双数的妇女为主,表演时,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担,相对而站,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击,模拟农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边打边唱边舞。动作刚劲有力、优美稳健,整个舞蹈自然清新。   [关键词]壮族 扁担舞 起源 发展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8.044      一、扁担舞的起源   在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流传着一种叫做扁担舞的民俗舞蹈,又称打扁担,扁担舞因以扁担作为道具和节拍乐器而得名。扁担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其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唐代的舂堂舞。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写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击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试将古代舂堂舞与今日的扁担舞相比,就可发现二者的联系,内容都是反映劳动生产,形式大体相似,只是手持道具略有不同,舂堂舞是用“杵”(木质舂米棍)敲击木臼;而后来的扁担舞则改用扁担敲击板凳或槽。但音响效果同属强烈,不论是舂堂鼓和扁担鼓,其声皆远扬而“闻于数里”。以此推论,扁担舞很有可能是由古代的舂堂舞演变而来的,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等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富有浓烈的生产劳动气息,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   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大多以双数的妇女为主。出场表演时,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担,相对而站,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击,模拟农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边打边唱边舞。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动作刚劲有力、优美稳健,整个舞蹈自然清新。可见扁担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是舞蹈的节奏乐器。而在有些地方,不用扁担,也不用木杵,而是用竹竿,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铜钱,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扁担不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依人担歌》记载:“峒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壮人的一种风俗。”即小伙子对扁担进行艺术加工,两头画龙凤,中间用五彩画上一个个边框,每个框内各写或刻上男女双方爱的盟誓山歌,上歌圩时,看到意中人时则以此为贵重礼品赠给对方作为定情物。扁担在壮族劳动人民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它传递着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着状乡儿女细腻的情感韵律。   二、扁担舞的现状和发展   1.扁担舞的现状   壮族扁担舞,流行于红水河流域一带,以广西都安和马山为代表。在平日的劳作休闲、农忙假日、丰收的季节、欢庆的节日上都会看到壮族人民欢快跳起的扁担舞,都会听到敲打出清脆有劲的扁担声,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村村寨寨更是都打扁担,而如今扁担舞不只是在晒谷场上、村寨里自娱自乐的表演活动了,它在一些民间艺术家们的加工后多次登上大舞台,越打越精彩,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青睐。民间艺术家们在保持前辈们留下的原有的扁担舞基础上不断地创新,频频亮相各大舞台。80年代,马山扁担舞作为广西参赛项目参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并获得一等奖,还进京向中共十二大代表汇报演出;2003年,马山扁担舞方块队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行的“八桂狂欢游”游行表演,获民族盛装表演最具特色一等奖。今天,马山县的扁担舞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依然盛演不衰。还有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联欢会的舞台上,广西河池都安康乐艺术团的演员们身穿民族盛装,用壮族人庆祝喜庆节日的特有方式,表演了壮族扁担舞。   2.扁担舞的发展   原始的扁担舞没有其他乐器伴奏,唯有以扁担互相击打出的声音来统一节奏和动作。原始的扁担舞活动范围狭小,舞步单调,没有更多的舞姿和队形变化。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改变,原始的扁担舞在音乐节奏和舞步上均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于是一些新的艺术形式被扁担舞吸收。民国37年,《隆山县志》云:“每年,元旦至元宵,为自由正当娱乐期间,妇女恒三五成群,作打舂堂之乐,其意预祝丰年,故有谚云:‘正月舂堂声轰轰,今年到处禾添丰。’但浑大木,返浑颇难得,舂堂之用鲜矣。妇女每用木板以代其法,以一长方坚致之木板,两端垫以长凳,两旁排列妇女二三,手持扁挑,上下对击。”由此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壮族人民加进了锣鼓伴奏,而从舞蹈本身来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