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当代少儿歌曲的“崇古”倾向
2007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多场“全国少儿歌曲演唱大赛”,所演唱歌曲必须是“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获提名奖的歌曲。比赛精彩纷呈,歌声童趣盎然,但总感觉到所选唱的歌曲有些“崇古”倾向,如演唱率较高的《北京胡同》、《花木兰》、《看木偶》、《皮影戏》、《咏鹅》、《悯农》等歌曲,有的是选用古代诗词、有的是叙说古代故事、有的是介绍古代风光、有的是欣赏古代艺术,应该说这些歌曲的旋律民族风格浓郁,表演空间丰满,深受参赛歌手和辅导老师的欢迎,使这类歌曲重复选用,轮番登场。一时间,把当代儿童的视线引领到遥远的从前,虽然视觉新鲜、感觉亲切,但听多了有些乏味。虽然从这些稚嫩的古韵声中看到了可爱,但缺少了朝气蓬勃的当代气息。笔者一直在扪心自问:是推荐者导向偏颇?还是演唱者崇尚古朴?
比赛结束后,这种“崇古”倾向的印象一直挥之不去,曾怀疑我自作多情,曾怀疑我判断失误。但2008年公布的第六届金钟奖的十首大奖歌曲中,仅有的两首儿童歌曲《读唐诗》和《司马光砸缸》,又涉及“崇古”题材,是无意巧合?还是有心导向?心中有话要说,就斗胆写成此文,请教于专家学者。
推歌评歌为的是引领精神、活跃歌坛,把优秀的艺术灌输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灵中去。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崇古”题材的歌曲与当代儿童的心境是远离的,与当代校园的生活是游离的。笔者认为这些“崇古”题材的歌曲只能作为色彩点缀,而难以作为主流推广,要想这些歌曲能风靡歌坛,可能是功倍事半,事与愿违的。因为当代少儿群情振奋的激动点不在“崇古”上,而要紧跟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表现。所以,这些“崇古”题材的歌曲只能是一些特长小歌手的知音,而难以唤起异口同声的共鸣。
当前传唱的少儿新歌奇缺,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有关单位发起征歌,以盼能够产生一鸣惊人的优秀歌曲。当然,不只局限于独唱歌曲,更应着眼于能适合齐唱的歌曲,最理想的是能创作出能独、齐共享的歌曲,这就需要歌词能生动诱人,旋律能平易近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具有这种要求的歌曲太少了。即使好不容易产生了一首好歌,由于不能及时地编进音乐教材,也错失了一次次流行的良机。
什么样的歌曲能有群起歌唱的好运?历史上曾经风起云涌的优秀歌曲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卖报歌》、《只怕不抵抗》、《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嘀哩,嘀哩》、《歌声与微笑》等都是万众传唱的经典之作,这些歌曲的共同魅力是都能贴近时代的脉搏,音调雅俗共赏,结构小巧玲珑,所以既能独唱,也能齐唱,就能受到少年儿童的广泛青睐,甚至也受到成人的附和。反观一些“崇古”题材的歌曲,有的结构庞大、有的音域宽广、有的韵味特别、有的风格新奇,充其量只能是一些独唱歌手的“专利”,其他人则只能听听而已,望歌莫及,所以根本不要去奢望能在校园流行。
笔者无意贬低这些“崇古”题材的歌曲质量,只想指出在推荐歌曲中的一种令人担心的导向。可能主办者迷,但旁观者清。一旦形成了“崇古”倾向,势必影响当代精神的塑造和弘扬。可能有人说“崇古”题材的歌曲蕴含现代意识,继承民族传统有何不好?但反映的生活时过境迁,总有与当代氛围格格不入的感觉;可能有人说当代少儿的演唱兴趣追求个性张扬,追求通俗风格,而“崇古”题材的歌曲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有何不好?但演唱的内容涉嫌成人化,总觉得难以引发真情。应该说推出“崇古”歌曲的好意可以理解,但应该注意数量的合理和分寸的掌握,如果形成了“一窝蜂”的倾向,不是耸人听闻,可以把跨世纪的儿童熏陶成“崇古怀旧”的“小老人”。
形成“崇古”倾向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受当前重视国学思想建设的影响,认为“崇古”题材的歌曲有利于少儿素质的提高;二是受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影响,认为“崇古”题材的歌曲有利于发扬民族传统;三是受当前少儿歌词创作题材狭小、质量低下的影响,认为“崇古”题材的歌曲可以在古诗词中另辟蹊径,有利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美学教育。由于这些“大气候”的促成,加剧了“崇古”倾向的形成。这个现象看似正常,其实隐伏着“虚张声势”的危机,可能只会看到舞台上的个体活跃,而盼不来校园中的群体繁荣。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反思――“崇古”题材的歌曲应该有,但不能多。
想当初,中国荧屏上的电视剧也是充斥着古装题材,曾受到过有识之士善意的提醒。通过这几年影视同人的呕心沥血,反映主旋律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影视剧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并深入人心,取得了陶冶情操的社会效果。也盼望少儿歌曲的创作者能走进少儿的心灵,倾吐他们的心声;也盼望少儿歌曲的推荐者能了解少儿的期盼,传递他们的急需。我想,通过题材上的合理布局,能使少儿歌坛既有艳花竞放的美丽,更有满园春色的繁荣。
杨瑞庆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金兆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