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汤显祖“情至”理念的发轫之作
[摘要]作为“四梦”之首,《紫钗记》毫无疑问是汤显祖的第一部成熟之作。在汤显祖的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紫钗记》对于《紫箫记》的成功改写为后来三梦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标举了“情至”的旗帜,成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核心精神。
[关键词]《紫箫记》 四梦 汤显祖 影响
《紫钗记》是“临川四梦”中的第一部,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任南太常博士期间。在作于万历十八年(1590)的《紫钗记》题词中,他记述了《紫钗记》的写作过程:“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略取所草具词梓之,明无所与于时也。记初名《紫箫》,实未成。亦不意其行如是。帅惟审云:‘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姜耀先云:‘不若遂成之。’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迄,名《紫钗》中有紫玉钗也。”可见这部剧作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紫箫记》约成于万历五年(1577)――万历七年期间(1579),汤显祖数次春试败北之后。是他初涉曲坛的处女作。两记均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但所体现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却有较大的差别。
1.不成功的处女作――《紫箫记》
汤显祖的处女作《紫箫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对于原作的情节没有多少继承,相应地也抛弃了原作中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中的精彩之处。《霍小玉传》主要描述的是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揭示了门阀制度对于爱情的破坏,成功地塑造了霍小玉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她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甚至生死以之,是这篇传奇最为吸引人的所在。但《紫箫记》却冲淡了这一主题。作为处女作,《紫箫记》虽然展露出汤显祖不凡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但并非一部值得推敲的佳作。情节庞杂、主题不明是主要的弊病。已经完成的三十四出中着笔于生旦离合的仅十三、出四,不到全剧的一半。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主线完全被琐碎的情节所湮没,全剧除了花费较多的笔墨叙写次要人物鲍三娘与花卿的情感纠葛;还凭添出与主题无关的霍王抛家访仙,母女出居红楼,元宵观灯,夫妻失散,小玉误拾玉箫,进宫赐箫等事。皆与主线游离,显得散漫不经。另外根据第一出家门大意,未完成部分还插进了李益与“汉春徐女”的纠葛:最后可能以一妻一妾的团圆冲淡了原作中爱情不能实现的悲剧主题,批判的力度远逊于原传。剧名为《紫箫记》但紫箫所起作用有限,实际是可有可无的赘物,起不到穿针引线作用。最为致命的是全剧缺少矛盾冲突,戏曲张力不够。除了吐蕃有限的几次挑衅能称得上是冲突外,在男女主角的爱情和婚姻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切都很顺利。偶有误会,也是小玉自己不知足,“姻缘好,从前痴妒,一笔勾销。”P1715《紫箫记》在人物刻画上也有平分秋色之嫌,男女主角身边衍出很多多余人物,李益身边,鲍四娘、四个挚友之外,又增一郭小侯;小玉身边,光是侍者,就有樱桃、浣纱二人,父亲霍王、母亲郑氏外,又旁设杜秋娘、善才等人。这些均非不可缺少的人物,有的纯属多余,无法将笔墨集中到对男女主角的塑造上,导致主要人物形象不够突出,尤其对霍小玉的描写完全没有了原作中的风神气度,显得苍白无力。
汤显祖自己对于该作并不满意,在《玉合记》题词中他提到:“因出其所为章台柳若干章示余……予观其词,视予所为霍小玉传,并其沉丽之思,减其浓长之累。”而他的友人帅机也称:“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因为这部作品本身的缺陷,再加上专注于科考,他一度将此搁置,直到任职南都,才着手改写成《紫钗记》。
2.揄扬“情至”的成功之作――《紫钗记》
《紫钗记》相对于《紫箫记》而言,最大的一个改编是在题材处理上对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的回归。《紫钗记》首先删去了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将主要笔墨集中到生旦身上,剧本以紫玉钗为线索,以插钗―堕钗―谋钗―卖钗―收钗―钗合串连全篇,男女主人公闻名在先,元宵相会,一见钟情,以紫玉钗为定,缔结良缘。后因卢太尉构陷,夫妻被迫分离,以下分叙各自景况,中间穿插相府招赘、信使离间、假鲍三娘卖钗,误会丛生,矛盾叠出,一枝玉钗生出无限波澜,直至辗转相见后,才知风波尽出一人之手。全剧紧紧围绕紫玉钗的分合情由,竭尽生旦离合之悲欢。通篇线索非常明晰,结构较为紧凑,一切无关的情节尽被删除,有力的突出了爱情主题。吕天成《曲品》禾6《紫钗记》:“仍《紫箫》者不多,然犹带靡缛,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真堪泪下,绝技也。”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最值得重视的是,《紫钗记》着力突出了“情”的主题,“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衣客能作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录自清初竹林堂刻本《汤义仍先生紫钗记》卷首题词)作者在原作的基础上,对于男女主角的形象进行了部分改造,着力突出“有情痴”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得该剧成为揄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