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章_荨麻疹类皮肤病
第一节 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
【病因】 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病因如下:
1.食物 主要包括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植物性食品(如蕈类、草莓、可可、蕃茄和大蒜等)以及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这些食物中有的可作为变应原(allergen)引起机体超敏反应,有的则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2.感染 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疟原虫、血吸虫、蛲虫、丝虫和溶组织阿米巴等)均可能引起荨麻疹。
.
3.药物 许多药物通过引起机体超敏反应而导致本病(常见的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和磺胺等),有些药物可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和多粘菌素B等)。还有的致敏原是药物添加剂中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4.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 常见吸入物有花粉、粉尘、螨虫、挥发性化学品等,皮肤接触物如昆虫毛刺、植物、动物皮毛等。
.
5.物理因素 各种物理性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均可引起某些患者发病。
6.精神及内分泌因素 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系统性疾病 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8.其他因素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
.
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包括组胺、5-羟色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前列腺素),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局部或全身性过敏症状。
根据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超敏反应分为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该反应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迟发相反应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参与该相反应的化学介质为白三烯(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前列腺素D2(PGD2)等。
.
引起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活化的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1.免疫性机制:多数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为Ⅱ型或Ⅲ型或四型。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机制为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IgE,该抗体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其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缓激肽、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
.
.
(二)慢性荨麻疹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急性者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偶可急性发作,表现类似急性荨麻疹;部分患者皮损发作时间有一定规律性。
(三)物理性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 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本型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
.
.
.
.
2.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罕见,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皮损终身反复出现;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冰块试验或冷水浸浴试验阳性。本病可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
.
.
3.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荨麻疹,1-2小时小时内消失,常由中波、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及人造光引起,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自觉瘙痒和刺痛;少数敏感性较高的患者接受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晕厥和痉挛性腹痛等)。
4.压力性荨麻疹 压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