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文化·苏轼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化·苏轼精选

崇文抑武 ,改革科举。 废除“公荐”,实行糊名、誊录制,确定殿试。扩大录取人数,重用文人。 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冶金、造船、纺织、印刷、制盐、医药等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 。 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 三教合一,理学兴起。 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 理学家虽然以纯儒自命,但他们的性命义理之学其实都以释、老为津梁。 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是宋代士大夫所追求的风范。 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宋王朝无力制止,就以每年供给巨额财物的条件求得妥协。 从北宋末年开始,更强大的金、元相继崛起,铁马胡笳不但骚扰边境,而且长驱南下,直至倾覆了宋室江山。 集政治家、学者、文学家为一身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 宋代的文学成就: 诗 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文 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唐文。后人有 “唐宋八大家”之说,而八位古文作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 词 在中国诗歌史上,唯一堪与唐诗媲美的是宋词。 二、阅读与欣赏:苏轼诗词二首 家世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祖父苏序 “读书务知大义”,“诗多至千余篇”。父亲苏洵,“为人聪明,辩智过人”,早年不乐举业,至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母亲程氏,是一个善良而有知识的妇女,这样一个富于文化传统的家庭环境终于培养出了苏轼与其弟苏辙这样一对著名的文学家。 艺术成就: 诗 苏轼在北宋诗坛上与黄庭坚齐名,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齐名,堪称宋代最大的诗人 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之一。 词 在词的方面,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 书法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 苏轼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      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这首《定风波》作于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TECHNOLOGY 第七单元 一、文化与人文之七:宋型文化与士人志趣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英国李约瑟:“深奥的散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