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自主检测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自主检测题
第七单元自主检测题第一部分:1、原文填空。(5分)⑴ ,浓睡不消残酒。⑵春潮带雨晚来急, 。⑶即从巴峡穿巫峡,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去:⑵向为身死而不受 向:⑶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妄:⑷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3、翻译下列句子。(8分)⑴才美不外见。⑵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⑶是亦不可以已乎。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练习。(2004年玉林试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5.对下边这道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璃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白横。A、首句中的“怜”为可爱之意。该句着力渲染了车马不至、尘埃不染的幽静境界。B.第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不解人间事的黄鹂的在林荫深处自由歌唱的情景。C、末两句勾画出暮色苍茫,晚雨急至,诗人斜倚在无人驾驭的小船上,任凭雨打潮拍,悠然自得的图景。D.全祷为我们展示的就是(醉翁亭记)所描绘的“尤美”“林壑”中一幅深山野渡的画卷。第二部分: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⑴蹴尔而与之(蹴: )⑵乞人不屑也(屑: )⑶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呼尔而与之”的意思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2分)8、概括此段内容。(3分)9、本段的论证方法有 。(3分)10、“失其本心”中“本心”指的是什么?(3分) (二) 报任安书(节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司马迁)11、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3分)A、作:仲尼厄而作《春秋》 发愤之所为作也B、皆: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皆已失期C、之:究天人之计 策之不以其道D、故:故述往事 故虽有名马12、翻译句子:(4分)①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3、司马迁受到严重屈辱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对你有何启示?(4分)14、补足句子:“人固有一死,或 ,或 。”此句亦出自本文。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5、《史记》被鲁迅誉为“ ”。(3分)16、从选段中能了解《史记》的写作目的吗?(4分)第三部分:写作(40分)现代人面临各种压力,请你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