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用残损的手掌》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把握感情线索,用自己的理解、激情大声诵读诗歌。
品味诗歌优语言, 理解诗歌对比手法。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学习难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锦 幛 荇 藻 蓬 蒿 蝼 蚁 憔 悴
蘸 着 灰 烬 堤 上 蹂 躏
二、朗读诗文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至少三点)
三、默写古诗 《 春望》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知道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曾经有一位文弱但高贵而倔强的灵魂,用自己的笔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激情的爱国诗歌,让我们走近这位诗人——戴望舒,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激情读诗,感受深情
1、你觉得诗歌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诗歌朗读有哪些技巧?
感情充沛:高昂 低沉
语速合理:快速 缓慢
重音准确:
停顿恰当:
字音清晰:
抑扬顿挫:
2、读完本诗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你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请写下来
① 诗人的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等待(二)》一诗中,还写下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句子:
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
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
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
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
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
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
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
“泔脚缸”,就是废水桶、马桶。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狱中所受到的惨无人道的折磨。可见,“残损的手掌”,首先是写实的。
②“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那里”指什么地方?——根据诗句本身和写作背景推断。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二、细读诗歌,品味语言
1、你觉得本诗中最重要的句子是那几句?
2、齐读诗歌的第1、2行:
①“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这广大的土地”,老师读得对不对?少了一层什么意思?
(比较:抚摸,用手轻轻摩擦。摸索,在黑暗之中寻找一些东西。索,是寻找的意思。)
②诗人在寻找什么呢?通览全诗,画一画诗人摸索到的地方,想一想这些地方可以分为哪两个不同的区域?
由这里再看“残损的手掌”,仅仅是写实的吗?
3、齐读诗歌的第3-14行:
⑴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同去感受。读3—14行,你感觉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摸索的?从哪个词句可以感受出来?
三个品点:(①②③选其一)
①第11、12行:为了表达这种悲愤之情,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读出这种对比吗?
②第13行:如果改用11、12行那样用对比加以强调,怎么改?“岭南的荔枝花/你当年漫山遍野、香气四溢、蜂围蝶阵、游人如织……/现在却寂寞地憔悴。”这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映,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第14行:南海本该是什么样子?“尽”“没有渔船”,“苦”。海水苦,诗人的内心更苦。
④整合深化:明明诗人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愁苦,但是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个特征性事物上,让形象去说话。用艺术的凝想代替狂暴的吼叫,戴望舒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时期。(板书:悲愤愁苦)
4、齐读诗歌的第15—26行:
当诗人摸索到解放区的土地时,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些词、句或标点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板书:温暖希望)当时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是好喜欢……”
四个品点(①②③选一):
①第20行:“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句子一向被人称道,为什么?(把自己和解放区的关系比作了恋人和母子关系,它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这两个句子学生缺乏体验:一个还未曾体验,一个早已忘却。)
②第21行:“运”改成“用”行不行?(“运”不仅有“力”,更有“气”,“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