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docVIP

医学论文-《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

医学论文-《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 ? 《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是清代温 病大家吴鞠通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参 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所著。全书共收录208方, 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 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 指导意义。综述吴氏所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 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代写论文 ?????? 煎药方法 1.1特殊的溶媒一般煎服药均以普通洁净水 为溶媒,《温病条辨》大部分方亦是如此,但亦有例 外。一为甘澜水,“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 《金匮》法,当反用之,橘半桂芩枳姜汤主之”(下焦 篇51)。并注“以甘澜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 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吴氏遣方用药深受仲景 影响,其煎服药法亦是如此,张仲景在“茯苓桂枝 甘草大枣汤”中也以甘澜水来煎药。并注甘澜水 法:取水二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 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李时珍[1]396认为:“甘澜水即 流水,甘,平,无毒。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 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主治病后虚弱,扬之万 遍,煮药最验。”此处用甘澜水取其性行不滞,不助 水邪,以助利水之功。在三仁汤方中针对湿性氤氲 粘腻难解之性,亦以甘澜水煎药,取其走而不守, 达到宣中通下的治疗目的。 二为急流水,虞抟[2]认为“急流水者,湍上峻 急之流水也,以其性速急而达下”。 ??????? 吴氏在椒桂汤 方中用急流水煎药,自注为“水用急流,驱浊阴使 无留滞也。”寒湿在表,浊阴与肝气郁结于里,表里 俱急,故以急流水煮以增强驱除浊阴的功效。对于 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之小陷胸加枳实汤证亦用急流 水煎服,正是取其下行之性。 三为百沸汤,百沸汤又称麻沸汤,即滚开的沸 水。《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俱以麻 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作其煎药法。李时珍 [1]407 曰:“张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大 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煎之,取其气薄而泻虚热 也。”尤在泾[3]对附子泻心汤煎以麻沸汤分析道: “其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 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 妙用也。”吴氏在五苓散方煎服法中,指出“共为细 末,以百沸汤和,每服五钱,日三服。”五苓散加防 己桂枝薏仁方也以百沸汤和服,不用煎煮而取滚 开的沸水和之,正如陈修园[4]在评析五苓散用百 沸汤时所说“最妙在不用煮而用渍,仅得其无行之 气,不重其有形之昧,使气味俱薄”,以利于其发挥 通利三焦而行膀胱之气。 ??????? 四为苦酒,苦酒即米醋,“温病入少阴,呕而咽 中伤,生疮不能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下焦篇 26)。”吴氏在温病少阴病咽中生疮中的方药和煎 服法来源于《伤寒论》原方,苦酒可敛疮消肿,正如 吴氏自注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 分,劫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 为名。” 五为蜂蜜,蜜剂具有解毒、缓和药性的作用, 对于一些毒性较大、峻猛之品,吴氏通常以蜜为 丸,如在九痛丸方中为缓生狼牙、巴豆毒烈之性, 选择以蜜为丸。 六为米汤,亦称白饮,米汤和粥本为同源,皆 具益胃之性,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 均有以米汤或稀粥和服药物。刘渡舟[5]在《伤寒挈 要》中对半夏散中白饮注为“白饮即米汤,性甘温, 和药内服,可健脾胃,益津气,扶正以祛邪,且可制,主要从事温病学的研究。半夏、桂枝之辛燥,以防劫阴。”吴氏分别在桃花粥 方(下焦篇24)和加味参苓白朮散方(下焦篇76) 予粥和米汤服之,亦取益胃之意,如吴氏所说:“引 以香粳米,亦以其芳香悦土,以胃所喜为补也。上 下斡旋,无非冀胃气渐醒,可以转危为安也。” 七为酒剂,酒不仅是良好的溶剂,可使药物有 效成分更易溶解,而且本身就具有温经通络、调和 气血之药效。吴氏在天台乌药散方中取黄酒和服, 可增强其暖肝散寒,行气止痛之效。鳖甲煎丸方源 于《金匮要略》(下焦篇59),吴鞠通采用原方,以 清酒浸之取其活血通经之意。 八为姜汤,姜汤具发散风寒、温中止呕之效, 吴氏在天台乌药散方指出“不能饮者,姜汤代之”, 姜汤在此既有散寒之效,又有缓和巴豆烈性之功。 在椒桂汤方提到“不汗服第二碗,接饮生姜汤促 之”则是发汗之意。 ???????? 特殊的煎药方法徐大椿[6]189云:“煎药之 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并言“须将 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 捷。”吴鞠通对煎药方法亦十分讲究,其煎药法主 要有以下几种。 一为煎煮时间,吴氏对解表药物均强调不宜 久煎,因此类药物含挥发油成分,久煎必疗效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