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
医学论文-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
【摘要】? “生病起于过用”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它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同时,它也蕴含了大量的养生观思想,体现为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调和饮食五味养生观、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劳逸结合养生观、药物调理养生观。这些养生观思想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养生 四时阴阳 饮食五味 精神情志 药物调理
《黄帝内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医学宝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全书包括《素问》《灵枢》各九卷,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从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和治法等方面认识和防治疾病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生病起于过用”理论出自《素问·经脉别论》:“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高士宗注:“过用,即饱甚、夺精、远行、恐惧、劳苦也”。由于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因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对人体的影响超过了机体自身功能活动范围及调节能力,就会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失常,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不利,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内经》在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 、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的同时,它也论述了针对这些发病因素相应的养生理论,笔者就此作简要论述。
1? 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 《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和万物一样,都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若自然界发生变化,人体亦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 。所以 ,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如正常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变化,有利于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人应之,就不会生病或少生病。而气候反常,诸如冬寒过甚、夏热过甚,或冬应寒反热,夏应热反寒等,人应之,则易发生疾病。人们只有掌握和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有贤人者,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认为养生的奥妙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 ,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善于掌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并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规律以避害就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更详细论述四时阴阳生长收藏规律以及顺从四时阴阳养生的方法,即“春三月 ,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定,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人们应在自然界生气勃勃、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里,顺应天地生发之气以养“生”;在万物发育成长的季节里,顺应自然界繁荣茂盛之气以养“长”;在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里,应效法天地收敛清肃之气,使神志宁静养“收”;在树木凋零、昆虫蛰伏、水冰地冻、万物闭藏的季节里,应当避寒就温,法天地闭藏之气,使阳气潜藏于内以养“藏”。如在起居方面,即在起床、吃饭、上下班、睡眠、锻炼、学习、大小便等等诸方面,均必须遵循和养成一定的规律性,以保证人体阴阳不受或少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一年之中又因阴阳的消长而有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由春至夏,阳气渐生渐长,阴气渐收渐藏;由秋至冬,阳气渐收渐藏,阴气渐生渐长。《灵枢·本神论》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谓道,即顺应自然变化之道,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外,人还应顺应一日之阴阳消长,安排作息来调节自身阴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 由此可见,《内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养生学的意义重大,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