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春季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
* 8、诺如病毒 8.2 学校防控要求: 一是注意师生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后、进食前、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二是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三是自来水和桶装水均要烧开饮用,避免开水与生水混合饮用,以防水被污染引起发病; 四是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参加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工作; 五是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8.3 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 学校、托儿所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 9、艾滋病 9.1 基本知识: 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病死率极高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表现:艾滋病自然病程分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在感染病毒后有发热、关节痛等轻度的感冒症状,可以不易察觉,几天后即消失(3-12天);以后进入长期的无症状期(7-10年),无症状期感染者基本上与正常人无异,检测可发现其感染HIV病毒,免疫功能持续下降;艾滋病期患者艾滋病综合征(持续发热、腹泻超过1个月和体重急剧下降)、机会性感染(肺孢子菌肺炎、上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严重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隐孢子虫和利什曼原虫感染、浸润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艾滋病相关肿瘤(卡波齐肉瘤、淋巴瘤和浸润性宫颈癌)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艾滋病脑病、白质脑病和弓形虫脑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1-2年内死亡。 传染源: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只有感染者/病人才能传播艾滋病。 传播途径: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途径传播就是一个正常人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都可发生艾滋病传播;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的静脉吸毒、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使用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等。母婴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通过怀孕或者分娩、哺乳把它传染给新生儿或者儿童,当前性途径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如一起生活、工作、劳动,一般的生活接触,特别是握手、共用马桶、浴盆、一起游泳等,是绝对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另外,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艾滋病。 易感人群 :所有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相比之下有一部分人群更容易感染,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防治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如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性乱者(包括同性恋或双性恋、多性伴异性恋、暗娼、嫖客)、非法采供血者、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其他性伴侣、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性病患者、农民工、“艾滋学生”“艾滋老人”等。由此可见,艾滋病与人的行为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既是一种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病、社会病。 潜伏期:人体感染艾滋病后需经过0.5~20年,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艾滋病人。 9、艾滋病 9.2 学校预防艾滋病相关要求: 一是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口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的通知》(国艾办发[2006]5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要求,学校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04〕5号)意见,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中等职业学校要参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安排4-6课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每学年平均课时不少于1课时。 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依据《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卫办疾控发[2007]92号),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 9、艾滋病 9.2 学校预防艾滋病相关要求: 二是落实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相关关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