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人口特征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经济学】人口特征分析

劳 动 经 济 学 第二章 人口特征分析 郑 真 真 zhengzz@cass.org.cn 一、人口特征与人口过程 人口数量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受教育结构 生育 死亡 迁移 二、部分人口统计方法简介 比例、率和比 队列分析与时期分析 假想队列方法 标准化方法 生命表及其应用 三、人口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作用机理 生育水平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宏观影响 生育模式变动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婚姻状况变化 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变动 人口数量 明确的时间和地区定义(由于人口在不断变动,一段时期的起始时点和结束时点的人口数不同) 时期平均人口,如根据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大陆2000年的平均总人口为1,265,830,000人 用对应于时点的人口数表达,一般有年初人口(1月1日0时)、年中人口(7月1日0时)和年末人口(12月31日24时)。 在假设一年当中人口均匀变动的前提下,年中人口常被用作近似当年平均人口(如果人口均匀变动的假设不成立,这种近似会有较大误差) 人口平衡方程 假设两个时点之间的人口数量与同时期的出生、死亡和迁移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P1 = P0 + (B–D) + (I–O) = P0 + NI +NM P1: 本年末人口总数 P0: 上年末人口总数 B: 本年出生人口,D: 本年死亡人口 I: 本年迁入人口,O: 迁出人口 NI: 当年自然增长人口,NM: 净迁移人口 在已知总人口、出生和死亡人数的条件下估计人口净迁移的规模 根据已知总人口变动数量、出生人数和净迁移人数来估计死亡人数 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1949-2050 (单位: 千万人) 中国人口每增加1亿人所用时间 1954-2005年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动 人口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各年龄(或年龄组)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年龄结构的描述:年轻型人口还是年老性人口? 平均年龄:墨西哥 21.7,法国 36.0(1995年) 年龄中位数:中国 1953年 22.7,2004年34.6 少年和老年人口比例:中国 1953年:0-14岁人口36.3%,65岁+人口4.4% 2004年:0-14岁人口21.5%,65岁+人口7.6% 人口抚养比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抚养比越高,说明抚养非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就越重 中国: 总抚养比46%,少儿抚养比36%,老年抚养比10% 中国人口抚养比的发展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的图示(人口金字塔) 人口性别结构 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中国人口性别比,2000年 中国儿童性别比,1953-2000 人口受教育结构 教育存量 受教育程度人口占15岁以上总人口比例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 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和中专12年,大专15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 1999年OECD组织29个成员国2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11.47年 2000年中国相应人群的受教育年限: 7.97年 教育指标的选择与应用:教育存量 vs 时期发展 受教育程度与年龄相关 比较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受教育年限时需要慎重下结论 不同年龄的受教育结构 人口的其他特征:婚姻、民族、就业等 婚姻:未婚、初婚有偶、再婚有偶、离婚、丧偶 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总人数超过5百万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 分性别的年龄别劳动参与率 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 生育水平的测量 总出生量:出生人数 受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动趋势 人口出生强度 粗出生率=(时期内出生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 指在一段时期内(如1年)相对于该时期的平均人口,有多少新出生人口,用千分数表示 分母包括男性、儿童、老人,而不仅仅是育龄妇女 受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和婚姻状况分布的影响 不能客观反映生育水平的强度 数据易于获得,计算简便 出生率可高达40‰以上 1949~1970年间,中国的出生率基本都高于30‰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下降,1980年已降到18‰ 90年代又开始逐年缓慢下降,2004年为12.29‰ 生育水平的测量: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全年出生人数/年中育龄妇女人数)X1000 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和婚姻状况影响 婚内一般生育率(在婚妇女生育率) = (全年出生人数/年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X1000 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影响 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别已婚生育率 生育水平的测量: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的意义 总和生育率反映的是一个假定妇女队列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