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7.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内容摘要、关键词…………………………………………………1 二、思想内容……………………………………………………………2 三、人物特点……………………………………………………………3 四、艺术风格……………………………………………………………6 五、参考文献……………………………………………………………7 内容摘要:鲁迅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其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使他对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和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阿Q正传》的发表,是鲁迅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伟大﹑最勇敢的旗手和主将。本文试从小说的思想内容﹑《阿Q正传》是否直接表现了辛亥革命的问题,这是诸多有关分歧的起点《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用娴熟的笔法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形象,让阿Q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甚至家喻户晓的名字。《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旧时代农民的典型。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只靠出卖自己力气过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倍受压迫和剥削,生活在社会的最地层,现实处境十分悲惨;但更令人可悲的是,长期畸形社会的挤压,促成了他独特的病态的灵魂,阿Q的悲剧实质上是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其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阿Q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复杂的矛盾体,他是旧中国一个农民的典型,也是一个令人可笑、可叹、可悲和可怜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阿Q正传》突出地展示了附着在阿Q身上根深蒂固的精神胜利法,也刻画了他性格里的种种复杂因素,这些相辅相成的多种性格共同形成了丰满深厚的阿Q形象。鲁迅先生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写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阿Q就是在一个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病态的灵魂,由于挤压而扭曲变异的“阿Q相”正是长期饱受压迫和奴役的国民的劣根性的集中体现,阿Q这一形象常读常新,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启迪和深沉的思考Q正传》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幕,它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这次革命。 作品一开始便从不同阶级人物的描写中,从人物性格的细微变化中,显示了辛亥革命的锋芒所向和巨大力量,它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可是这场革命并没发展下去,便很快消失了。小说关于革命后城乡封建势力投机谋权的描写是很深刻的,它是革命的真实再现。城里的知县、把总、举人、老爷的换汤不换药,农村未庄赵秀才,假洋鬼子的自扮革命党人,“相约革命”的滑稽戏是相当普遍的。领导革命的革命党人不去打击反动封建势力,却把它们当作同盟者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反动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导致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阿Q正传》更为可贵的则是鲁迅在同劳动群众命运的紧密联系中,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广大劳动群众和他们思想愚昧落后相联系的是对革命的无知,革命了,他们虽有快意更有恐慌,阿Q的思想就是这两种的结合。加之革命领导人无视群众利益和力量,不依靠,不发动群众,甚至牺牲群众利益换取反动势力的同情和支持,这也决定了劳动人们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必然失败的结局。结果,革命只赶走了皇帝,中国依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之下。未庄呢;只砸碎了一块象征皇权的龙派,农村仍然是地主的天下而已。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发表的《阿Q正传》决不是偶然,鲁迅曾经“希望有人好好地做一部民国史给少年看”①,所以它是一部丰富、生动形象的“民国建国史”。这是鲁迅对已逝去的革命的挽歌,同时也是对新的革命的献礼。 二、人物特点 《阿Q正传》是否直接表现了辛亥革命的问题,这是诸多有关分歧的起点。《阿Q正传》发表之初,沈雁冰、周作人等人都强调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从启蒙 主义的角度正确地分析了《阿Q正传》和阿Q典型的意义,阿Q被充分地现实化和生活化 ,但他们没有深入地探讨小说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与中国革命的现实关系。在以后的岁 月里,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激流暴湍中,阶级观点在社会意识中不 断地被强化。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形势已经改变,但当时的路线和政策仍然坚持“以阶级 斗争为纲”。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重视《阿Q正传》所反映的农民问题和辛亥革命问 题,将改造国民性与教育农民和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联系起来,如强调阿Q作为农 民或落后农民的阶级本质,提出阿Q的革命性和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等问题。八十年代通 过对文革的反思,反封建思想革命“研究系统”以批判的姿态出现,否定了以前的所谓 社会政治革命研究系统,更强调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主题,认为鲁迅小说只是反封建 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定位在反封建思想革命 上。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