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史】第五节 列夫·托尔斯泰.ppt

【西方文学史】第五节 列夫·托尔斯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文学史】第五节 列夫·托尔斯泰

第五节 托尔斯泰的创作 一、生平经历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三、代表作品分析 四、艺术风格 一、生平经历 托尔斯泰(1828-1863),出身于图拉省的一个伯爵贵族家庭。他2岁丧母,9岁丧父,由姑母监护长大。1844年他进喀山大学学习,大量阅读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和屠格涅夫的作品并接受了卢梭、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开始对学校教育不满,三年后退学,回到故乡经营田庄。他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波良纳庄园度过。1851年,他到高加索加入军队服役。后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任炮兵连长。1856年退役回家。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一)自传性三部曲: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文学创作。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1852)、《少年》(1854)和《青年》(1857),组成,体现了他早期的思想和对创作的探索。主人公尼古林卡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不满家庭与社会中人们的虚伪关系,并对自己身处其境所沾染的恶习深恶痛绝,于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力图追求道德的完善。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早期创作已经显示出作者不凡的才华——心理分析和道德感情的纯洁。而且特别指出: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二)1856年发表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是根据作者在自己的庄园里试行“农事改革”的亲身体验写成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退学后回到自己庄园,看到农奴的赤贫和困苦极表同情,便着手改善他们的处境。但农民不信任他并拒绝了他的恩惠,最后出于无奈,聂赫留朵夫也只好放弃。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贫困悲惨的生活,正确的表现了地主和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小说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性:他一方面同情农民,另一方面又为贵族在精神上找不到出路而苦恼。 托尔斯泰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既否定农奴制,又反对以革命的方法消灭农奴制,从而与革命民主派发生严重分歧,以致在1859年同屠格涅夫等人和进步杂志《现代人》决裂。他苦闷无路,在文学创作上陷入“纯艺术”派的观点。 但他仍然坚持“改良”社会的工作。1859年,他创办学校,招收农民子弟入学;1860-1861年到德、法、英、意考察,回国后创办《雅斯纳雅·波良纳》教育杂志。他还出任农村和平调解人,同情农民,招致了地主和沙皇政府的家庭搜查。此事使得他更加坚决地否定专制制度。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三) 《哥萨克》 1863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哥萨克》,描写了贵族青年奥列宁的“多余人”特性,体现了托尔斯泰对俄国社会问题和贵族出路问题的痛苦探索,既说明作者对贵族阶级不满,希望贵族青年脱离上流社会;又表明他看不到出路,只好脱离现实,返回自然,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可以与普希金笔下的“阿乐哥” 形象和“奥涅金”形象比较)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1862年,他同一位医生的女儿索非亚结婚。从1863年起,他停止办学和发行杂志,埋头于文学创作。在60年代和70年代,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是托尔斯泰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成果。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四) 《战争与和平》 (1863-1869)以1812年俄国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为历史背景,以罗斯托夫、别祖霍夫、保尔康斯基和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为线索,赞扬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表现出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主要力量的基本主题。是一部人民战争史诗。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作者把贵族分成“宫廷贵族”(库拉金)和“庄园贵族”(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两类,并以他们对人民的态度、同人民是否亲近作为准绳进行褒贬。安德列·保尔康斯基(蔑视人民)和彼埃尔·别祖霍夫(懦弱、平庸)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他们经历了曲折的生活道路与艰苦的思想探索,在卫国战争中接近人民,理解到人生的真谛,是19世纪初叶俄国先进贵族的典型。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作者写这部小说,目的是要通过历史来寻求俄国社会的出路和贵族阶级的前途。他一方面肯定了人民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又把俄国的前途寄托在一部分优秀贵族身上,这也正是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和局限性所在。 二、文学创作——精神探索历程 (五) 《安娜·卡列尼娜》 (1873-1877),主人公列文代表了托尔斯泰这个时期的思想。列文对俄国现状感到焦虑,就把宗法制当作是理想的社会生活制度,赞扬自给自足的经济,因此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他又对于农村的分化、贵族地主的衰落感到无奈。/ 他主张贵族地主应该与人民接近,调和矛盾,合作经营。/当这种幻想破灭后,他就悲观失望,要以自杀来寻求解脱。最后,他皈依上帝“爱人如己”,并与吉提结合,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 托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