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诗经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诗经 教学课件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 概说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二、《诗经》来源和结集 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四、《诗经》的分类 五、《诗经》的功用 六、《诗经》的流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形成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诗经》的来源与结集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 何休说:“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 《诗经》这部书,我们认为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但这只是“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此,如《国语》所谓“瞽献曲”之类。  献诗说 至于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襄公十四年《左传》师旷语略同。)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删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史记·孔子世家》) 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删诗的话是不可信的。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不会在孔子出生以后。 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的本子。 更重要的反证是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时孔子刚刚八岁,显然是不可能删订《诗经》的。 《诗经》的结集 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季札观乐。《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六篇“笙诗” 今传的《诗经》并非足本,《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6篇,篇名均见于《仪礼·乡饮酒礼》和《仪礼·燕礼》,而其辞不存。《毛传》以为“有其义而亡其辞”,朱熹《诗集传》认为这6篇皆“有声而无辞”。多数学者则同意《毛传》之说,以为本来有辞而亡逸了。 《诗经》的功用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孔子很重视《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 汉儒使《诗》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论《诗》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论语·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