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草在歌唱》中迪克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故事。但另一主要人物迪克的命运同样是悲惨、值得人们同情的。通过描述迪克这个贫穷的男性白人殖民者在南非大陆的艰苦斗争和失败的历程,莱辛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和男权社会的重压下,贫穷白人移民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迪克;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男权社会
《野草在歌唱》(1950)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 )的处女作。2007年10月,她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莱辛的作品对女性群体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精辟的分析,评论界也因此大都聚焦于她所致力刻画的女性群体的命运。却极少探索莱辛笔下的男性形象。比如对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以下简称《野草》),绝大部分评论文章都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或心理层面来分析玛丽的悲剧命运,“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无疑是白人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最大牺牲品和受害者。她在殖民地的成长过程也正是她的人性被逐渐扭曲而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但是,评论界似乎不屑提及同样是受害者的男主人公迪克。其实,任何一个读者都明白,迪克和玛丽的命运是紧紧拴在一起的。从某一角度来说,迪克也是玛丽最终毁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迪克对玛丽悲剧命运的催化作用也是受到大的社会背景和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影响。本文将尝试对迪克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以关注在殖民主义和男权社会,贫穷的男性白人移民同样悲惨的命运。
一、老实善良却懦弱无能
从本质上来说,不管对黑人雇工还是黑人仆人,不管对妻子还是白人邻居,迪克都是诚实而善良的。他诚诚恳恳地经营自己的农场,每天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十点,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农场上,一切只为了讨老婆生孩子。家里墙壁上惟一的装饰就是两张女人和孩子的画,可见其内心是渴望承担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的。最初他并不敢要求一个女人同他过这种艰难的生活,只想日子舒适些再娶妻生子。但几乎没什么机会接触女人的迪克却迷上了被电影院的灯光美化了的玛丽,同样急于找个什么人把自己嫁出去的玛丽就这样和迪克走到了一起,认识两个月就结婚了。迪克向玛丽求婚的理由是“因为看见她外表上很沉静,带有贤妻良母的意味。”他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就这么简单而实在,想着的也就是安分守己地过农场的生活。当然,诚实的迪克也曾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贫穷处境告诉过玛丽,且常常不由自主地对“下嫁”的玛丽显出一种羞涩而恳求的神气。他实在是太高兴了――个女人竟然真的嫁到他这个小屋来了。
但是,由于受到童年家庭生活阴影的影响,玛丽从心底里讨厌男女之间的事情。她嫁给迪克只是因为她要逃避别人谈论她性冷漠的那些流言,而迪克又是第一个把她当做天下惟一宝贝的男人。从一开始,玛丽就不把迪克看做一个配做她丈夫的男人,也从不认为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男人。懦弱的迪克也因自己的贫穷而自卑,觉得自己原本就没有权利结婚的,也就更不配有太高的要求。新婚之夜,他自觉地到门帘外面去脱衣服,进房间之前还得懦怯地敲敲墙壁以征求同意,更别说有其他什么粗暴强迫的举动了。这种凄惨的氛围预示着他们日后的婚姻生活将是悲哀和不幸的,懦弱的迪克既然从一开始就享受不到做丈夫的权利,恐怕也注定无力承担做丈夫的责任了。
二、做事不善思考――固执无能
如果说,他们的婚姻从―开始就注定是个错误的话,迪克的做事不善思考、对农场的经营不善导致生活每况愈下成为了这个错误婚姻走向毁灭的催化剂。玛丽选择结婚的初衷是逃避社会认为她“有些地方不正常”的老处女生活。“但当她不得不迫于周围的压力而结婚后,也正是她的这种不健康的性心理使她的婚姻生活一步步走向失败”。婚姻之初她仅仅把和迪克的农场生活看做是“接近自然”,并没料到自己会重新过上母亲那种悲哀的生活。毕竟,虽然玛丽从不把迪克看做是有资格做自己丈夫的男人,但作为农场主,她还是尊重他的任劳任怨的精神的,并对他经营的农场充满了期待。但是婚后不久,玛丽就看透了迪克固执无能的性格。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拿回一本关于养蜂的册子,迪克便不顾妻子的怀疑和农场经营高手查理的警告,用英国式的蜂箱去引诱非洲蜂,结果当然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从此以后,性质类似的事情就接二连三地发生:高价买回猪种,结果因照料不当小猪刚生下就死掉;计划饲养吐绥鸡,但第一次的蛋还没孵出来,又想改养兔子,最终还开了个出售黑人用品的商店,货物却一件也没卖出去……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耗尽了他们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资金,也使玛丽彻底清醒:迪克这辈子再也赚不到钱了。绝望的玛丽不顾一切地逃离了这个家,回到她婚前工作的城里,又在屈辱和艰难中回到了现实,回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