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安府文庙现存古建筑研究
西安府文庙现存古建筑研究
白海峰 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如冰 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容摘要:西安府文庙建筑格局基本完整,现存建筑保存较好、建筑艺术水平较高,是关中地区文庙的杰出代表。文庙明清时期贯穿于中轴线上。西安府文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据《京兆府重修府学记》碑载,这时的文庙:“总五百楹,宏模廓度,伟冠一时”。碑记载:“有礼殿,有仪门。东西庑为从祀之舍,殿后有石经之厅,唐人石刻附焉。仪门之外有斋宫,外□都宫,有棂星门,此其大略也。……实记而刻诸石,则至元十三年丙子之岁也。”从碑文可知,文庙当时为二进院落,棂星门到仪门为第一进院落,两者之间有都宫、斋宫等;仪门与礼殿之间为第二进院落,二者之间是东西两庑。可见,最晚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文庙雏形已经形成了。
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扩其旧址,首建大成殿七间次作戟门,又次棂星门,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明万历二十年(1592)增建“太和元气”坊清代亭七座文庙明清时期贯穿于中轴线上如棂星门、、戟门、碑亭等。 图一:文庙现存古建筑 一、文庙部分现存古建筑
文庙部分现存古建筑主要是从照壁开始到大成殿的部分,包括万仞宫墙、“孔庙”照壁、“太和元气”牌坊、这是子贡听说自己胜过孔子后,讲的一番话,他打了一个比喻“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只有肩头高,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墙内的一切,我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好几仞高(古代一仞为八尺),如果找不到他的门,是看不到墙内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
西安府文庙利用西安南城墙作为万仞宫墙,它高大壮观,较好的表现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入门者欲进门求知的设计意图,并以此拉开文庙主题思想的序幕。
(二)“孔庙”照壁
“孔庙”照壁为明代建筑,位于西安府文庙南墙的正中,是文庙中轴线的南起点。照壁与两侧的东、西大门和棂星门一起完成了文庙第一进院落的围合(图二)。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陕西西安府县儒学先圣庙重修记》碑记载:“孔子庙者,为侠垣堵廿,树墉一,疏槛四。”此处的“树墉”即照壁,这是西安府文庙照壁最早见于记载。照壁维修见记载的只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和清代乾隆三至四年(1738~1739年)两次,之后的文献、碑刻均未有照壁维修的明确记载。
图二:文庙第一进院落 照壁由青砖砌筑而成,高7.87米,宽15.80米。底部为高0.77米的须弥座,内墙正中嵌一菱形,内为砖雕花草图案,四角配以花草纹饰做装饰图案;外墙正中为砖雕“孔庙”二字,四角纹饰同内部一致。“孔庙”二字宽3.50米,高2.25米,相传为清末陕西著名书法家刘晖的墨迹。照壁上半部分为仿木构建筑,檐部为砖雕檐椽与飞椽,其下雕垂花柱做装饰,顶部为歇山顶,四个翼角覆以蓝色琉璃瓦,其余为青灰筒板瓦,正脊与两端吻兽则为黄色琉璃。(图三)
西安府文庙的“孔庙”照壁起两个作用:首先,可以阻挡外界对文庙内部的干扰,对整体建筑群起着序幕和先导作用;其次,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得文庙显得更加神圣。
图三:“孔庙”牌坊南立面 图四:“太和元气”牌坊 (三)“太和元气”牌坊
“太和元气”是古人比喻孔子像盘古开天一样,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缕曙光,孔子思想像太空天体那样循环往复、永恒长存,儒家之道是最富生命的思想学说。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秦贤宗建文庙坊记》碑专门记录了“太和元气” 牌坊用金四百余两所成也。……于是捐金四百有奇,于庙外特够一坊,上书‘太和元气’……”。关于位置则在嘉庆本《咸宁县志》里有描述:“(泮池)桥前为太和元气坊,坊左右碑亭二,永寿王府中尉惟建。”明确记载维修“太和元气” 坊的有两次,一次为明代嘉靖九年(1636年),另一次为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
牌坊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泮池维修明确见于记载的有两次,一次为康熙十年,另一次为民国七年(1918年)。
西安府文庙泮池位于棂星门和“太和元气” 牌坊之间,由两个扇形水池和中间的泮桥构成。两泮池东西最长为26.67米,南北最长为12.65米,面积约550平方米(图五)。泮池地面有石质望柱、栏板,栏板上雕有动物、花草等图案。
图五:泮池平面图 (五)棂星门
棂星门最早用于大型的庙坛祭祀建筑,《宋史·礼志二》:“南郊坛制……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周以短垣,置灵星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这是郊坛设棂星门最早的文字记录。郊坛设灵星门,是古人用象征手法模拟想象中的天体。此后,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祭孔显得与祭天一样重要,于是在文庙也设棂星门。后来,儒生发现灵星门与文庙无关,但是又不愿意将灵星门取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