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曲《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歌曲《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运用轻快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了解合唱中轮唱,二声部歌唱的概念。并且深入理解维吾尔族民歌典型节奏型的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在欣赏,歌唱,实践,创编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歌曲表达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的含义;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和老师的分析,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增强民族意识和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课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
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象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歌词没有明确的警句格言,却诚挚地告诉了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F小调,4/4拍。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演化动机的手法写成,给人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
教学准备:
音乐图片: 课件
乐 器 :口风琴 铃鼓 钢琴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歌唱歌曲 。
能用乐器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上伴奏。
教学难点:
维吾尔族 音乐特有节奏:切分和附点的应用
歌曲表现力 (力度,速度记号的应用)能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
序言: 这是课本第四单元《民族花苑》第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中老师
讲解了民歌的定义,并且欣赏了中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的民歌,以旅行向导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中国民歌采风。
这一课我们将来到歌舞之乡新疆,感受维吾尔族歌舞的热情和活力。
导入—— 民族音乐之旅
欣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
形式:思考并回答问题: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介绍新疆音乐特点
过程:
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1.音乐风格热烈欢快,具有舞蹈性
2.常运用附点和切分的节奏
典型乐器:在新疆的民族乐器中最常见的敲击乐器是什么?手鼓
介绍:手鼓”是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原名叫 “达卜”,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听手鼓演奏片段??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 称为维吾尔音乐中的灵魂 。
节奏练习:复习切分和附点节奏我们来练练手鼓的典型节奏:(用铃鼓代替)
⑴请个别学生读。“咚”读得强一点。(可以拍击桌面)
⑵ 学生一起打节奏。“咚”重音,“哒” 弱音。(可以拍手)
⑶ 听乐曲用手鼓的典型节奏伴奏。
老师问 刚刚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青春舞曲》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维吾尔族民歌,它的创作者王洛宾
曲作者介绍:王洛宾,汉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歌曲,先后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国西部的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被誉为“西部歌王” 、“中国民歌之父”。 代表作品有:《达板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青春舞曲》等。
⑷ 跟琴慢速读谱、快速唱谱各一遍。
欣赏:《青春舞曲》
???⑴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新疆歌曲《青春舞曲》。请翻开教材29页,听听它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 ?⑵ 生回答后师慨括总结: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主题思想: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品短小精悍,旋律琅琅上口,分清段落:
A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会来”
B “别的那哟哟”反复
(4)读谱:注意节奏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口风琴吹奏,巩固旋律
⑸高位置读歌词,尤其是歌词中运用绝妙的动词:“爬”“开”“无”“来”,因为押韵 有一种琅琅上口之感,如在舞蹈一般生动形象。真可算是歌唱的“舞蹈”。 把维语“小鸟哟,小鸟哟”变成具有歌唱性的助词衬语,别具风味!
? ??⑹ 加歌词唱。提醒发声方法和吐字要求: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四个起来”的状态,牙关松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