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鉴赏” 的方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古诗鉴赏” 的方法

1、鉴赏作品的形象: 人(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3、鉴赏作品的语言: 推敲字词、语言风格 清新、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 悲慨、雄奇、奔放、沉郁、苍凉 学习“古诗鉴赏” 的方法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阅读的要求: 1、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 来的思想倾向。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小结: 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1、思想性 2、艺术性 古诗词鉴赏的思想性(概括古诗词的中心思想)。 1、弄清写了什么内容? A、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 B、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C、明确写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物、何景。 2、弄清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高》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文天祥、陆游、苏轼)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王昌龄、岑参、李商隐、刘禹锡) (4)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柳永、李清照、姜夔) 3、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后两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性 (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举例一:抓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举例二:抓表达方式 ——主要的表达方式有: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 举例三:抓表现手法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实与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烘托渲染(可以是烘托人,也可以是烘托物,但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用典、细节描写、赋比兴、衬托、对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借事/物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或物)、直抒胸臆。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