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ppt

第六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

第六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 --宋辽金元 宋版书的文化价值,宋版书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宋版书是迄今存世最早的一批雕版印刷品,它们以实物的形式向后世昭示印刷时代初期图书编辑出版和社会文化传播的真实状况,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二,宋版书在书艺刀法、选纸用墨、版式行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版刻艺术风格,为雕版印刷出版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起点。 其三,宋版书近古,有的是直接从古写本转刻的,较好地保存了古书的原貌。随着印本书的普及,古写本逐渐湮没消亡,宋版书的学术价值不断得到凸现。 以上三个方面,大致与善本书的标准——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和学术资料性——相对应。 以上是就宋版书的整体而言的,这并不否认少数宋版书在编辑出版时忽视质量、存在错漏的现象。所以,在使用中不能盲目崇信宋版书,而应该多作比勘。 四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宣告人类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进入了印刷新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的标志就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进入印本时代,相对多的复本使宋代以来书籍亡佚情况大大改善。虽然今天宋代原刻本传世已经很少,但是宋刻原本的重刻本、翻刻本、影写本却大量存世,这正是得益于复制容易的雕版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使图书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产业化,出版业逐渐形成,图书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书籍编辑业务的进步、装帧样式的革新和图书广告的发展。可以说,唐五代以来古代书籍生产的发展,社会文化传播规模的扩大,都是以印刷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因此,印刷术的发明,无论对于书籍生产,还是对于文化传播,其意义都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 第五节 宋代的图书发行业 一 政府机构、官办学校及官员印售书籍 四 统治者重视出版事业并严格管理 第二节 宋代的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 一 宋代的图书编撰机构 1 崇文院及三馆 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之后更名为崇文院。 2 秘书监及著作局、太史院、会要所 二 北宋政府的校书编目活动 1校勘四部典籍 经部:《五经正义》《七经义疏》《经典释文》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 对于这十三部儒家的经传,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 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如下:《周易》 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 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春秋左氏传》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孟子》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尔雅》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宋代封建统治者把《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后,又以《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合,称《四书》,教授儒生。 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从此《四书》便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标准读本了。 宋代经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指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简称“理学”。 由于宋儒认为这种理学是由孔子传给子思、子思再传给孟子的,而他们自己则是继承了孔孟的道统,于是又称之为“道学”。 宋朝的理学家们大讲“存天理、弃人欲”,强调三纲五常,标榜自己是儒学的正统。其实所谓理学,不过是把先秦的思孟学派、汉代的公羊学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等思想糅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儒家天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周敦颐、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朱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 他认为“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因此“理”也就是“天”、“上帝”。他又把理同天命联系起来了。 朱熹还把所谓永恒的理引申到封建道德范畴中来,借以大肆宣扬封建的“三纲五常”思想。 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 朱熹把这些封建伦常说成是天理,是先天就有的。 朱熹还进而把天理同人性、人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具有封建的伦常是人的本性,因此人应该是善良的。有的人所以有“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