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设想.doc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设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设想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教学方法指导(张志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 【主要教学方法】 知识引导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方法指导课 一、导入: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 检查预习 概念解读: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明确: 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最终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师引导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 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 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首先描述画面。其次把握意境。 明确: 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三、 方法总结: 置身诗境:吟诵感悟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 缘景明情:分析意象---概括意境的特点---点出景与情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体味诗歌的感情(紧扣诗中情感词语)---借景抒情的方法(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 四、自主赏析 合作发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参考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五、总结归纳: 鉴赏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景,离不开情。有如下步骤可以借鉴: 1、看诗歌标题、注释,首先获取一个总体印象。 2、找出诗中写景、物、人的词语,注意修饰语。 3、借助想象和联想,根据诗歌中的画面,明确那是怎样一幅图景,即诗歌描绘了什么或写了什么。 4、根据景物的特点,感受那种情境下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就是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5、善于捕捉诗句中的情感类的词语,结合意境特点来准确把握诗歌蕴含的感情。 六、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 2、尝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初步赏读《春江花月夜》。 精讲课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导入 初唐有位诗人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因这一首诗,这位诗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我们就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词鉴赏方法来一起解读这首诗。 二、感知 (1)结合我们前面的总结归纳,你认为这首诗包含了那些内容? 讨论并明确:自然美景、宇宙意识、望月怀人、思念家乡。 (2)诗人在表情达意时运用的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讨论并明确:明月、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中心意象是明月。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