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版史研究谈清代地方志中的‘本衙藏版’问题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 22 期
出版史研究
談清代地方志中的「本衙藏版」問題
郭明芳 *
「本衙藏版」為傳統版本學較少關注議題之一,雖前已有學者以自身經
眼古籍經驗發表有專論,但仍存在許多迷團待解。此類有「本衙藏版」之書,
沈津先生在〈說本衙藏版〉一文歸納了許多情形。大致說來,扉頁著有「本
衙藏版」的書大多是書肆所為,殆無疑問。而筆者亦曾以天啟刊本《籌海圖
編》為例,從是書現今流通度、胡宗憲家族已中衰、刊印所費不貲與古人特
重著述之刊行等項加以論說,有可能是私人與書坊間合作刊行之書。此類私
人與書坊合作情形,乃因古代著述要刊行並不容易之故。
另沈先生又言,地方志中亦有「本衙藏版」者,可惜先生無暇再作詳盡
討論,寄望日後有心之人去整理討論,揭開地方志與「本衙藏版」間更多的
事實。(此見氏著《書韻悠悠一脈香》頁 144)筆者不舛淺陋,過去即試著收集
此類書扉頁,嘗試以出版史角度分析「本衙藏版」於出版史中問題,於此則
就地方志者,試為討論。
一、 衙者較大書肆之稱
欲討論方志中的「本衙藏版」問題,必先將「本衙」的「衙」字作釐清 。
前人或以為「衙」等同於「家」,如周紹良先生之說。然若如此,要如何解釋
亦有扉頁以「本家」為題署者,如乾隆《學庸意說》扉頁有「本家藏版」、「王
氏家藏」字;又乾隆辛未刊印的《屏山草堂稿》亦有「本家藏版」字等。另
外,署有「本家」多半屬於私人刻書,但今所見「本衙藏版」者多屬於書坊
刻書,稱「本家」又不能相合。於此,筆者是提出另一說,即「衙」屬於「一
地有人力、資金的較大型書肆」之稱。
《說文》:「衙,衙衙,行貌。」按,此間「衙」音讀如「余」。又檢
《教育部國語辭典(線上版)》或《漢語大字典》「衙」字有「排列成行的事物」
解釋。如宋程垓〈烏夜啼.牆外雨肥梅子〉:「春盡難憑燕語,日長惟有蜂衙。」
明高濂《玉簪記》第十四齣:「蜂衙蝶陣,鬧嚷嚷也都只為著傷春。」這樣的
說法,如引伸作擁有眾多作坊、門市的較大書肆解,「本衙藏版」自然可迎刃
而解。例如說汲古閣毛氏刊印的《六十種曲》,扉頁亦署「本衙藏版」,吳興
凌氏亦自稱「凌衙」,而此些刻書者皆屬於當時出版業赫赫有名者。又北大所
*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
14
出版史研究
藏《蔡虛齋訂正四書蒙引》扉頁亦為「本衙藏版」,然有朱印「寶瀚樓藏版」。
按,寶瀚樓為明末至清初蘇州書肆名,據笠井直美教授統計,該肆刻書有百
餘種。吾人亦可知此肆為有名一時大肆。
這樣的觀點再加上依現今古籍流傳多寡而論,現今流通較多者,於過去
必定刊印較多,這點除了書肆所印會有如此效果外,私人或官府所印應無法
獲致。這類書肆擁有較多人力、資金,自然可以與私人合作刊印,而是否與
官府合作,正是本文欲討論者。
或有謂此類有「本衙」書肆刊印許多淫詞、小說或禁毀書籍,如指出版
集團,豈不光明正大等著官府查緝?筆者認為應該不會。所謂禁毀書籍或侷
限一隅,他地書坊未必受到影響,如乾隆末《諧鐸》一書,「本衙」版應非皖
地所刊印。而淫詞、小說部分,明代查禁者如《剪燈新話》,未有以「本衙」
為名刊印,而有本衙之書未必皆在禁毀之列。
二、官府自刊書署名之例
官府本身亦有刷印需求,舉凡公牘文書,乃至於書院用書、考試試卷等。
官府刊書署名多直稱其各自職稱,或以某縣衙、某縣署為稱,斷不可能簡稱
「本衙」。蓋「衙」有多種,縣政層級或更高層級皆有不同,如江寧府學衙門、
江南河庫道衙門等,若皆稱「本衙」無可分辨。而事實上,上述江寧府學衙
門、江南河庫道衙門等官衙所刻之書皆直稱本名,無簡稱「本衙」者。如有簡
稱,亦稱「本衙門」,如人大館所藏一部《事物異名錄》扉頁作「乾隆戊申年鐫。
本衙門 藏板」。按,孫士毅序稱:「歲丁未,督學蒞粵,尊甫東皋先生遂攜其書
來粵,爭先快睹,請開雕,以廣其傳。」可知是書為廣東地方官府所刊。
又如人大藏光緒《船政奏議彙編》一書牌記即稱「光緒戊子歲 本衙門 開
雕」。按,戊子為十四(1888)年,此書為福建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所刊行。
「本衙」、「本衙門」於古時應是兩種概念,故不會混淆。
三、地方志委之民間刊印
(一 ) 民間委刊官府事物
官府既無簡稱「本衙」之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