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学理论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学理论ppt课件

水谷 脏腑: 肺、脾、肾、肝、三焦、膀胱 … 构成生理 物质: 血、津液。 生理代谢产物: 尿、汗、… 致病因素: 外感、内伤 病理代谢产物: 水、湿、痰、饮 2.痰饮形成原因 3.痰饮的病证特点 痰饮致病,阻滞气机升降,影响气血运行,多有苔滑腻、脉滑或弦等体征。由于痰饮阻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状。 (1)痰的病证特点 痰滞在肺——肺气闭阻——喘咳咯痰 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蒙蔽神明——昏迷、痴呆 痰火扰心——神明躁动——癫狂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在经络筋骨肌肉——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阴疽流注、关节肿胀屈伸不利… 痰浊上犯——阻碍清阳——眩晕、昏冒 痰气凝结于咽喉——咽中梗阻(梅核气) (2)饮的病证特点 饮留肠胃——肠鸣沥沥有声——痰饮 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悬饮 饮停胸膈—胸闷咳喘、不能平卧—支饮 饮溢肌肤—肌肤水肿、身体重痛—溢饮 (二)瘀血 1.瘀血的概念: 是指体内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又有“恶血”、 “败血”之称。 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2. 瘀血的形成 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液运不畅,甚至停滞,形成瘀血。 (2)由于外伤、气虚失血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从而形成瘀血。 3. 瘀血的病证特点 (1)疼痛:多呈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 (2)肿块:在体表青紫肿胀;体内常可在患处触及癥块,推之不移,按之痛甚。 (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兼挟血块。 (4)瘀血全身症状,如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色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 (三)结石 1. 结石的概念 结石指在身体的某一脏腑中,由多种因素作用形成的坚硬如砂石样的物质。 发生于身体的多个脏腑,常见的有肝胆结石、胃结石、膀胱结石和肾结石等。 2.结石的形成 (1)饮食失宜;情志内伤; 服药不当;寄生虫感染;含有某些过量的矿物质或杂质 。 2.结石的形成 (1)饮食失宜 (2)情志内伤 (3)服药不当 (4)寄生虫感染 (5)某些地域的水质中,含有某些过量的矿物质或杂质 。 3. 结石的病症特点 (1)疼痛 :具有阵发性、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发作时剧痛难忍,甚则绞痛,缓解则如常人。亦可呈持续性疼痛,或为隐痛、胀痛、钝痛等。疼痛部位常固定不移,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发生部位的改变。 (2)病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 。 (3)病情轻重不一 :结石大小不等,停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四、其它致病因素 (一)外伤: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 努伤、烧烫伤、冻伤等 。 (二)虫兽伤:毒蛇、猛兽、疯狗咬伤,或 蝎、蜂螫伤等 。 (三) 寄生虫:蛔虫、蛲虫、绦虫、钩虫、血吸虫等。 (四)医源因素:包括药邪和医过。 (五)先天因素:胎弱和胎毒两方面。 第2节 病 机 概念: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机理。 最基本病机:正邪相争、阴阳失调 一、邪正斗争 正”即“正气”,指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即“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一)邪正相争与发病: 1.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2.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 正气旺盛,则邪气必然消退;反之邪气亢盛,则会耗伤正气。而这种邪正消长盛衰的变化就形成了病证的虚实变化,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常见于外感六淫的初、中期,以及痰、食、血、水等滞留所引起的病证。 虚,主要指正气虚损而邪气不盛,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疾病。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不断地进行斗争,其力量对比变化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 若正胜邪退则疾病好转或痊愈。 若邪盛正衰则疾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二、阴阳失调 概念: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动态平衡而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称为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依据。 主要表现:阴阳偏盛 、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格拒 、阴阳亡失 。 (一)阴阳偏盛 1. 阳盛则热 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阳盛而阴未衰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