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四).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四)   端砚的石疵      就新砚而言,端砚的鉴赏,主要是针对砚上的名堂进行品头论足。端砚上的名堂,又分石品与石疵。端砚的价值取决于石质,以细润利于研者为贵。凡有碍研墨观瞻者皆为石疵。      一、端砚六大害      石疵与石品一样,古来名称多多,今揪出恶性重大者,名为“端砚六大害”。依序为:裂纹、虫蛀、五彩疔、铁线、金银线、铁捺等。这样的归纳划分,纯属个人主张,或有耸听之嫌,但绝非危言。      第一害 裂纹   裂纹,古称“惊纹”,惊见裂纹是也。又称水线,拭水曝日,可见隙缝中含水,故名。又称“隔”,隔者,阻断、分离、不相合也。   端石有抗压、抗刻的特性,但有不抗击、不抗震的弱点,尤其是石质娇嫩的三大名坑,更需小心呵护。砚石在开采、搬运、制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裂纹,更经不起炸药的爆破,所以三大名坑的开采,除了开坑去顶石外,一般不用炸药,以免暗伤累累,制造出更多的裂纹!   三大名坑砚中,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裂纹。举凡虫蛀、铁捺、鹤屎、金银线、冰纹等,也都难逃它的纠缠。砚中有轻微裂纹,不影响砚的价值,怕的是明显的裂纹,或裂纹环腰透底,哪天福星不高照,来个撞击意外,很可能从裂纹处应声而断将砚一分为二。裂纹是端砚的头号克星,是激进的“分裂主义者”,因毁石无数恶性重大,列为“头号重犯”,众所唾之。   端砚制作过程中,一发现有裂纹,即以快干胶水抢救,从砚石开料到雕刻制作完成,随时检视施行之,以防止裂纹扩大。填胶是裂纹的“回春术”。有金银线、冰纹的老坑,更是无法避免填胶,所以老坑又有胶水坑之称,非褒非贬地道出了真相。填过胶的砚经不起高温伺候,上蜡时如果温度过高,马上会“变脸”出状况。填胶的地方会有反光现象,逆光检视砚面,即原形毕露。(见图1)      第二害 虫蛀   虫蛀是砚石松脆的部份,严重者指抠即落,在砚上呈斑驳的小坑洞,罪大恶极者直透石心,如树木遭腐蚀虫蛀般,常有绿色斑染夹杂其中,如石生苔。虫蛀为端石一大害,只要虫蛀一上身,只能把砚做小,或将其置于不明显处,或雕以纹饰掩其瑕。   端砚三大名坑多虫蛀,而以麻子坑最常见,两者形影不离,成了麻子坑的头号克星。这是麻子坑的宿命,几无一幸免,也成了麻子坑的标志。虫蛀虽然恶性重大,列为“二号重犯”;但念麻子坑出身贵族,地位显赫,对端砚形象有杰出贡献,人无完人,砚无完砚,只要虫蛀的行径不过分张狂,不在砚堂正中进行腐化石心的勾当,爱砚族们一般都能宽宏大量,予以从轻发落。(见图2)      第三害 五彩疔   五彩疔为老坑所独有,两者如影随形,尤其是老坑大砚,一般都难逃它的纠缠,也成了老坑的标志。五彩疔的主要矿物是绿泥石、赤铁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赤黄绿白拉杂成群,乍看如石生疮。五彩疔色彩斑斓,里子奇硬,雕刻时入刀不易,滑而拒墨,碍于研,制砚时避之于砚背,或以纹饰掩其瑕。   五彩疔虽然恶名昭彰,列为“三号重犯”,但它对鉴别老坑功不可没,只要不明目张胆,招摇过市,一般都不与斤斤计较。在市场诡道四伏、真伪难辨之今日,五彩疔反而成为鉴别老坑的“定心丸”。(见图3)      第四害 铁线   铁线是金线的同党,两者狼狈为奸结伴而行。端石形成后所产生的隙缝,经长年氧化铁填充而成金线,较粗的金线,即称为铁线。铁线质粗色枯,抚之挡手,不但有碍研墨,也有碍观瞻,它是一颗随时起爆的炸弹,一不小心受到撞击时,就很可能沿线应声而断,断面就像五色杂陈的石皮(黄)。它也是激进的“分裂主义者”,列为“四号重犯”,应与之划清界线,以免误入歧途!(见图1)   生意人习惯称铁线为金线,铁一经镀金,身价截然不同,避重就轻之伎俩、起死回生之术,市场诡道也,藏家不可不知! 图3 图6 图1 图4 图5 图2      第五害、金银线   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将金线、银线列为石疵,但高举赞同的旗帜,也需要一份道德勇气。说真话,可能得罪一些人,但说假话,会误导更多人,左思右想之余,我还是选择说真话。我想,这样的抉择,在我老来的回忆里,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金线、银线佳者,线条细柔,抚之不挡手,也不影响研墨,我们就不必鸡蛋里挑骨头。但粗而挡手的金线、银线,不利于研墨,是不折不扣的石疵,是铁线同党、是危险份子,列为“五号重犯”。   金线、银线虽是石疵,却能“穿金戴银”风光于世,缘于它是老坑的“铁哥们”,出现率高达60%,也成了老坑的识别标志。说穿了,金银线乃石之隙缝,终然穿金戴银,名称美妙,但它毕竟是石疵,它是隐性的“分裂主义者”;虽然平时潜伏功力一流,但不小心受到撞击时,很可能沿线应声断裂,露出狰狞面目。   我们的老祖宗有先见之明,将金线、银线列入“黑名单”,而功利挂帅的今日,金线、银线却成为歌功颂德的戏码,实已是非颠倒、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