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苏士澍,男,1949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满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社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从师启功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工作之余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兼习诸体,擅以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书画展览,曾多次在日本、台湾及港澳地区举办个人展及书法讲学活动。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百家会员称号, 1999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许多年前,朋友们相聚时,曾鼓励士澍先生办个人书法展,但他对此一直比较冷淡。最近,看到他陆续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品,内容成系列,款式也成系列。问起缘由才知他要办一个金石书法求教展。我听他说了展览的整体设想,心慰且铭感。   心慰是我自己的事。因为多年来我一直希望看到一个以书法为主题,而内容丰富多才的展览。这回有机会了。   铭感便复杂了,有许多脉络。比如,检索士澍先生的艺术历程,这其中又包括家学、师承、学养、继承、发展等等;又如,士澍先生处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说人,只说字,在艺术上的地位、优劣、流派等等;再如,我们只说人,不说字,他为什么把字写成这个样?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会有什么效果?等等;还有,就是内容与形式了,内容是文学的,形式是艺术的。两者结合,社会的和学术的意义是什么?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点在哪里?等等。我慢慢地品位以上几条,觉得如果讨论起来,都是话题。不过,关于这些,再罗嗦,恐怕也难说明白。因此,还是“盐从哪儿成,醋从哪儿酸”这句老话最管用,虽然俚俗,却一语道白。我想还是从士澍先生的成长过程谈起。            一      士澍先生去年曾用文体写了一篇短文,回顾他的成长。我问怎么不用白话文而用起了旧体呢?他说他现在忙,旧体来得快,短小且容量大,别人看起来也省时间。我觉得有道理。我们从这小文中确实可以看到他的成长脉络。文中写道:   幼时,余以与共和国同龄为荣,是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孩提涂鸦时竟想让笔能歌,墨   能舞,描绘祖国之河山,唱诵中国之春天。   及壮,先严嘱余浸润六艺之宗,曾引《史记》言,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又引司马迁注言,史太公日:“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先严还曾嘱余,以小入手,方可谈言微中。余遂临池,或法书,或铁笔为篆,请博琴先生授知小学,玉如先生、卿云先生授知古文。   由上可知,士澍先生出身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长辈要求他要涉猎“六艺”,然要从细微处人手。因此,他从童年就练习书法、篆刻,从感性上切入传统文化。从刘博琴先生学习篆刻和古文字,自然熟悉了《说文解字》《六书通》等书中的内容;从吴玉如、李卿云两先生学习古文,为阅读、检索古文献打开大门.奠定了基础。   1964、1965年,士澍先生十五、六岁时,曾在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获奖。这个奖,说明他对于书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艺。于后,他还师从徐北汀先生学习绘画,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体会。   士澍先生在文中还写道:   及而立,追随元白先生问学考证、义理、辞章之余,兼习古籍版本、书画鉴赏、金石碑帖。学养稍长,是想点划间架与笔墨之微,深奥之极,谈言微中是为难也。余乃痴慢之人,唯认真,唯持久,方可积心得。学书如是,做事、作人亦如是。修习传统文化更如是也。积年问学,终有回报,余如所愿,越身红楼。   于今回首,供职文物出版社近卅年矣。此间,古今翰墨尽收眼底,编发之间受益无穷。记起遍走全国各大博物馆,搜集、整理故纸遗墨,编辑碑帖、法书、古籍,眼富胸丰,似与历代名家神交,真一大乐事也。      这短短的一段,饱含了士澍先生四十多年的艺术、心路历程。说来简单实际是得来不易。   士澍先生的几位老师,我都认识且有往来,都是一代宗师。启功先生与我家为世交,我们虽然不经常见面,可每见说话都随便、深入。我看望启先生时,他常问起一些熟人的近况,也曾说起士澍先生。启先生说,我跟士澍是办书法的事,不说书法。我说您跟他办书法的事,不就是讲座、出书、展览、鉴定这些跟他出版社有关系的那点事吗,能不说书法?他也不跟您请教?启先生说,不说写字技术上的事,就我所知,拿一本贴、一本书、一篇跋、一张字说点跟这些有联系的,也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启先生说的,也就是古籍版本、书画鉴赏,金石碑帖的鉴赏、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