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老文明的深情眷恋
散文难写,乡土散文更难写。因为弄不好,题材、主题、笔法都会落入俗套。但是,我最近读了周克武的散文集《桃红李白》,感觉别开生面。尤其是他的乡土散文,呈现出崭新的美学风貌,既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也给人绵长深远的关于自然、人生与社会的沉思。全面地论述他的散文成就,不是一篇短文能够负荷的,就让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品味其中的《古井》吧。
一、水井是先人顶礼膜拜的图腾
井,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里就有木结构的水井,这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水井。“井”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在甲骨文和先秦典籍中,“井”是一个常见字。
在中国古代,人们聚井而居,共井为邻,井就成了家乡的象征,并形成了以井为核心的思乡民俗,也就有了“背井离乡”、“离乡别井”等成语;村庄、城镇的居民都需来井边汲水,水井四周就成了公共的生活空间,自然也就逐渐形成最早的商业活动场所,繁华的“市井”亦因此产生;实行井田制来划分土地后,因井田的整齐划一性,就有了“井井”、“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秩序井然”等词来形容有条理、有纪律、有秩序;中国古人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他们既懂得水井能给人提供饮用的水源,给人类带来益处,也懂得水井亦是陷阱,稍不留神,也会伤人性命,成语“落井下石”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从普通的一口水井到乡井(家乡)、市井(市场),再到井井(秩序)、陷阱,一个井字的衍变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井文化的深厚内涵。中国传统井文化是一部大书,里边有神话传说,有宗教信仰,有哲学思想,有伦理道德,有风俗习惯。“伯益作井”的神话传说,祭祀井神的风俗习惯,《周易?井卦》的哲学思想,“井渫莫食”的不遇嗟叹,“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社会理想,“井要淘,人要教”的道德告诫,“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掘井人”的感恩情怀,“改邑不改井”的古老传统,等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井文化的深厚博大。
井水甘甜清洌,易于取用,是泡茶、酿酒的佳品。井内阴凉,“夏天肴馔悬井中,经宿不坏”。盛夏之际,百姓们把食物装入篮子,吊于井中,数日取出仍新鲜如初。水井滋养着人们、造福着人类,在繁衍与生活中如此重要,因此古人对井有一种天生的敬仰与崇拜之情,深信常饮井水能消灾降福、保佑安康,一如《古井》开篇“秦记杂货店”全家常饮古井水,便历代生意红火、人丁兴旺的传说。
古人还认为“井有井神”,把井与门、户、灶、土地并列为“五祀”,作为祭祀敬仰的对象顶礼膜拜。按照中国传统风俗,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与井有关的仪式活动。如:“除夕夜,把井封。元旦日,入屠苏。年初三,井生日。正月半,舞火把。二月二,引龙回。三月三,掏水井。五月五,避井毒。六月六,储井水。七月七,井通天。七月底,祭井鬼。腊月八,水败毒。”像除夕夜封井口、祭井神,举行隆重的祭祀井神礼仪,要求全族男女老少跪在井边,焚香烛,燃鞭炮,洒酒水,拜祭“井神”,答谢其一年来所赐恩惠,并祈求新年的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三月三,淘水井,清污泥,也是重大的祭井活动。“每年秋收刚过,村里会举行隆重的掏井仪式。通常是先由一位年纪最长的老人在井边摆上供果,点燃香烛,三叩九拜祈求古井赐福降瑞。随之,在一阵鞭炮声中,大家便七手八脚将井水掏干,取出泥沙;末了再用布条把井沿擦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第二天,古井里又是一汪愈加清澈见底的泉水。”周克武在《古井》中所描述的秋收“掏井仪式”,便是先人三月三掏井习俗的传承和衍变。可见,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井并非普通之物,它神圣通灵,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因此,我们在先民的墓葬中常常见到 “陶井”等陪葬品,在古人的招魂仪式中也有“窥井”的环节,在很多的民居中可以看到特意设计的“天井”……神圣的井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无怪乎新时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郑义的《老井》,讲述的仍是“老井村”几代人为打井而演绎的史诗般惨烈的故事。穿地取水,依井而居,水井维系着农耕时代的社会关系,也衍生出一定的文化,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水井是漂泊游子的心灵归依
相传为尧帝时代的古老歌谣《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多么悠闲自得、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穿地取水,地下涌泉而成的“井”在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中,已远远超越了人工水源的本意,也不仅是先人心中崇拜的图腾,它拥有了“安居乐业”的意象,成为“家园”和“故乡”的代名词。
家乡的古井引出了作家隽永的乡思。清晨结伴的汲水说笑、日上三竿的捶衣闲聊、掏井后赶早掬起第一口泉水的姑娘……那一汪碧泉照亮了她羞涩的脸庞,也照亮了作家“寒灯独不眠”的盈盈思乡。“古井一直像远在乡下的一位慈祥的长者,让我有种割舍不下的惦记,总想再扑到它的身边……”他对古井的一腔深情,就是对古朴故乡的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olidWorks入门教程很全面课件.ppt VIP
-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精选.ppt VIP
- 专题21.2 二次函数的图象【八大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原卷版).docx VIP
-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5张PPT)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某省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赛(调幅专业) 试题 .pdf VIP
- 公路桥梁工程高处作业安全培训.pptx VIP
- PKPM软件说明书_筒仓结构设计软件SILO.pdf VIP
- Q OKTW 023-2016_汽车起重机 企业标准.pdf VIP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及答案汇编.docx VIP
- 【知识专讲精研】高中日语基础写作:-私の部屋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