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旧县4号墓玉器聚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叶县旧县4号墓玉器聚英   2002年初,群众反映,有几个盗墓团伙经常出没在河南叶县旧县乡常庄村西、澧水和烧车河交汇处附近,争相盗掘一座没有封土的古墓葬,其行为极其猖獗。县文化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较大的用玉米秸秆掩盖着的盗洞。工作人员在盗洞内发现并清理出已经有所暴露而盗墓分子尚未来得及盗走的数十块铜器残片。在随后的巡逻中,发现盗洞不断扩大,被破坏的碎铜片越来越多。叶县文化局和公安局在加强巡逻保护的同时,立即报告省文物局,并请求尽快进行抢救性发掘。      清理发掘工作于2002年3月26日开始,至4月14日结束。这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土金、铜、铁、骨、石器及玉器料珠等文物638件。其中玉器、玛瑙器(含料器、玻璃器)315件颗。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该墓葬为春秋中晚期的许国国君许公宁的墓葬。   这次清理发掘出来的玉器原主要放置在棺内。我们根据出土时的位置初步复原,大致呈下列形制:   墓主人头顶部放置一组玉佩联珠组合发饰与玉柄形器、玉笄各1件,面部放置一套缀玉?赌浚?耳部置两对玉?i,口内置多件片状冶玉,颈部置两组玉佩玛瑙珠组合项饰;胸部放置一组由云纹玉璜组成的四璜联珠组玉佩,下腹部放置有两件玉璧与1件玉璜;双手部位各置一组料珠、玛瑙珠组合腕饰与1件作为手握玉的玉璜;脚端放置有一组玉璜联珠组合型踏玉。除此之外,头部及其下方还放置有兽面纹佩、鎏、戈形饰、镞形饰、鱼形饰、刀形饰等小型或微型玉饰,推测可能是发饰或者是缀在肩部与胸部衣服上的小件佩饰。   这些器物依其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礼玉、佩玉、殓玉等。   礼玉3件,包括玉璧2件、玉璜1件。出土时位于墓主人下腹部。玉璧形制相同,大小有异,素面。较为完整的一件已破裂为3块,青玉,豆青色,有较少的黄白色小颗粒状斑点,并有一道黄白色纹理,半透明。外径9.4厘米,内径4.8厘米,厚0.4厘米。玉璜破裂为6块。   佩玉254件(颗)。根据发掘时玉器的出土情况,我们尽可能地对组合型玉佩进行串连复原。据此可将它们分为单体玉佩与组合玉佩两种。   单体玉佩21件,计有?i、勾连云纹佩、卷云纹佩、兽纹佩、玉鎏、冲牙、镞形饰、戈形饰、刀形饰、条形饰、璜形饰、猪形饰、鱼形饰、弧形饰等14种。这些玉饰除玉?i出土于双耳部位之外,其他大都位于头部、颈部与肩部。   组佩玉六组233件(颗)。计有夔龙纹玉佩联料珠组合发饰、夔龙纹玉佩联珠组合项饰、云纹玉佩联珠组合项饰、四璜联珠组玉佩、料珠玛瑙珠组合腕饰等五种。   1、夔龙纹玉佩联料珠组合发饰一组21件(颗)。由1件牛首形玉佩、5件夔龙纹玉佩、1件梯形玉佩、14颗轮形料珠相间串连而成。每两件玉佩之间皆由两颗料珠相间隔。这组玉佩大概是专门用来缠绕被绾起的发髻,以牛首形玉佩为总纲在缠绕后于末端打结。玉佩总长度36厘米。   牛首形玉佩为青玉质地。受沁呈黑褐色,局部呈黄白色。不透明。扁平体,面部饰卷云纹,吻部一对椭圆形凹坑作为鼻孔,两只椭圆形眼睛过分集中在一起,双角耸立而向内弯曲。吻部与双角正中的端面上各有一个小穿孔透穿于背面。高4.2厘米,最宽3.8厘米,厚0.6厘米。   夔龙纹玉佩形制、纹样、大小基本相同。青玉,冰青色略泛浅褐,微透明。扁平体,长方形。四周有齿状扉棱,正面饰粗线夔龙纹。近两端处自正面向背面各有一对小穿孔。保存完整的长方形夔龙纹玉佩长3.8厘米,宽2.6厘米,厚0.2厘米。   梯形玉佩位于组合发饰的中部。两个穿孔均残。青玉。豆青色,正面有多处灰褐色沁斑,背面受沁呈灰白色。不透明。扁平体,正面上鼓,为弧面,背面相应凹陷。两端正中的端面上各有一个穿孔斜向透穿于背面,但两个穿孔均已残坏。上底长1.7厘米,下底长2.3厘米,高3厘米,厚0.4厘米。   2、夔龙纹玉佩联珠组合项饰一组42件(颗)。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颈部。由1件鸳鸯纹玉佩、1件浮雕兽面纹玉佩、1件阴线兽面纹玉佩、9件双夔龙纹穿孔玉佩、20颗轮形料珠、10颗红玛瑙珠相间串连而成,周长约58厘米。其中鸳鸯纹玉佩与兽面纹玉佩悬垂于佩戴者胸前,每两件玉佩之间各以1颗红玛瑙珠与2颗轮形料珠呈单行串连相间隔。      鸳鸯纹玉佩1件。位于整组玉佩的正下方。其一角稍残。黄褐色,正背面因受沁而呈黄白色。整体近梯形,周边有齿状扉棱。正背面纹样相同,均饰以6只3组两两相背而立的鸳鸯纹,上边的两只较大,下边的4只较小。鸳鸯的眼、肢、翅均用细阳线雕刻而成。下边4只鸳鸯的颈部各有一小孔,中间有两个透孔,使图案造型更加生动。宽3.8厘米,高3.3厘米,厚0.3~0.4厘米。   浮雕兽面纹玉佩,悬垂于整组玉佩的下方。青玉。深冰青色,因受沁大部呈黄白色。半透明。扁平体,近梯形,周边有齿状扉棱。正面饰浮雕式兽面纹,兽面双目呈椭方形,吻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