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高足碗赏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高足碗赏析   乾隆朝(1736~1795年)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使当时制瓷业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瓷数量丰富,现从中选取数件高足碗介绍给大家共赏。   高足碗,因碗腹之下有高足而得名。五代《三楚新录》记载:“荆南尚使瓷器,其皆高足,而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实际上五代时并无高足碗,有在碗里心印“高足”三字者,但足很低。宋代的高足碗又叫高足杯或靶杯,上部为撇口碗形,下部为柄状高足。元代时高足碗大量生产,与蒙古族喜欢席地而坐有关。高足碗传为祭祀礼佛之器,乾隆时期品种数量尤为丰富,有釉上红彩、青花、祭红、粉彩、斗彩等品种。      图1 乾隆红彩龙纹高足盖碗高23厘米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调入 国家二级文物      乾隆红彩龙纹高足盖碗(图1)   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调入。高23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4.2厘米。伞形圆盖,上透雕天鸡钮。碗敞口,深弧腹,下承以上细下粗的高柄足。碗底心和碗盖内心处分别用红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双框款。碗盖及碗外壁以红彩绘两条双翼赶珠龙,龙目圆睁,张牙舞爪,动感强烈。龙翼舒展,龙鳍呈放射刺状张开,龙爪劲健,鳞片饱满。双龙旁绘长长的火焰如飘带飞舞,间衬稍短的连续“山”字形火焰。火珠飘动,火珠的上部飘起长长的火焰,为乾隆赶珠龙纹饰中的佼佼者。   “龙”是封建权威的象征,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皇室使用的器物上充满着龙纹。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龙纹在瓷器上出现大抵是在五代时期。龙纹使用最早没有太多的禁忌。元代时对龙纹瓷的烧造有了规定;到了明代,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清代对龙纹的使用更加严格,五爪龙纹严禁民间使用,三爪和四爪龙纹民间方可使用。   釉上红彩因彩绘在釉上而得名,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后,再以700~900℃低温烘烧,使其彩色不致褪脱。它创烧于宋代,如河北磁州窑、河南禹县扒村窑、山西长治窑和山东淄博窑。清乾隆时的釉上红彩瓷器极其精致。这件白地红彩龙纹高足碗,胎体洁白精细,底釉莹润光亮,红彩鲜艳夺目,是官窑中的佳品。耿宝昌将其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乾隆青釉缠枝莲纹高足碗(图2)   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调入。高9.4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4.2厘米。器形秀美端庄,瓷胎洁白细腻,呈半脱胎状,釉润如玉,通体用竹签或铁针刻划缠枝莲纹,近足处为变体莲纹,如中国画的“铁线描”。凹进去的线条被积釉填平,虽然器表摸起来平整光滑,但隐含在釉底下的纹样却清晰生动,突现了青釉瓷如玉的感染力。碗内底釉下暗划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楷书款。   这件胎薄釉净质如玉的高足碗,淡雅宜人,是乾隆时期青釉瓷中的精品。      乾隆祭红高足碗(图3)   1959年由上海市文物库调入。高11.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5厘米。足内壁有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此碗制作规整,碗口沿及底足处都呈一条整齐的白边,即灯草边,是宫廷祭祀供器。   祭红釉,亦称霁红釉、宝石红釉等,因祭红器用于祭祀郊坛,故名。祭红釉是以铜红料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清人龚在《景德镇陶歌》中记述了霁红器的难成:“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   此高足碗端庄大方,失透深沉的红釉呈色均匀,釉呈橘皮状,堪称乾隆祭红器之佳品。      乾隆青花梵文勾莲纹高足碗(图4)   1966年由故宫博物院调入。高13.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7.2厘米。碗敞口外撇,直腹,平底,下承以喇叭状高圈足。器内外口沿、外底和足沿皆饰有青花双线,外壁绘青花缠枝莲瓣纹、梵文、变体莲瓣纹,足内壁有 “大清乾隆年制” 青花六字篆书款。   元代的景德镇已生产出胎洁釉润、色泽艳丽夺目的成熟青花,乾隆时期青花瓷以精致奇巧取胜。此碗为仿宣德之作。造型规整,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重,蓝中泛黑,所绘纹饰是清代乾隆朝较为流行的纹饰。      乾隆斗彩高足碗(图5)   1959年由上海文管会调入。高13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10.5厘米。撇口,深弧腹,喇叭状高圈足。里口绘斗彩朵花一周,里心绘灵芝纹,外壁绘斗彩缠枝花卉,高圈足中部起凸棱,上饰圆点纹,圈足下部饰海水江牙。器足内壁有 “大清乾隆年制” 青花六字篆书款。   斗彩是明代成化时期的创新之作。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局部图案,再缀填以艳丽的色彩,经低温二次烧成,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的鲜明对比。清代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佳,为明代成化之后又一个斗彩瓷的高峰。 乾隆斗彩瓷具有器形富于变化、色彩绚丽缤纷的特点,而且纹饰更趋图案化,构图采用对称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