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镜背上的体育
中国古代铜镜是古人照颜饰容的一种梳妆用具,但在古代,铜矿开采难度大,各朝各代又多用铜铸钱作为流通货币,铜的产量和消耗直接影响着国运与民生,因此,古代铜镜虽是生活用品,但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能拥有它的多半是富贵人家。因为铜镜是高档生活用品,所以工艺上不断求精求新,不仅镜面弧度精准,光亮耐磨,而且镜背纹饰还要装饰上天上人间众多美好之物,或寓吉祥,或祈辟邪,或寄思念。在这些铜镜中,有一批反映狩猎、博局、围棋、打马球、蹴鞠等古代体育活动的铜镜纹饰,彰显出古人活泼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及男性的英武阳刚之气。
纵马横戈狩猎行
狩猎对于先民而言是一种谋生手段。进入夏商周以后,除猎食外,狩猎便开始成为带有军事性质的体育活动了。史载西周每年要举行四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狩猎成为国家大事。狩猎活动惊险刺激,又能亲近自然,驰骋山野,摆脱案牍劳形,自西周至秦汉许多国君乐此不疲。当然,耽于狩猎而荒废政务者也比比皆是,连汉文帝那样俭朴无为的皇帝也是“一日三出,击兔伐狐。”汉武帝更是经常驰骋上林苑,还要司马相如作天子游猎之赋以壮其势。唐代政权是从马上夺得,善猎、好猎之人众多,李渊父子均是个中翘楚。李世民狩猎时曾亲手刺死野猪,弟弟李元吉更是放言:“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唐章怀太子墓中著名的《狩猎出行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场景:四五十匹骏马良驹,四五十位狩猎高手,旗帜招展,人欢马嘶,好一派狩猎出行之壮观景象。唐以后的辽金元乃至后来的清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骑马打猎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平常的狩猎活动是他们练兵习武的方法之一,骑术精湛是他们能征善战的重要原因。清初三位皇帝在承平之日每年都要到热河木兰围场狩猎,以防八旗子弟荒废了骑射。
图1为战国错金银狩猎纹镜,直径17.5厘米,日本永清文库藏。圆钮,圆钮座,镜背饰3组两两相对的连体龙纹,龙纹间配置3组纹饰,一组为身披盔甲、持剑握缰的骑士,欲刺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一组为两兽搏斗。另一组为一只展翅的凤鸟。纹饰皆错金丝,龙纹躯体并错银丝。镜体为夹层,以镜背外缘包嵌镜面而成。
图2也是战国狩猎纹镜,直径10.4厘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三弦钮,方钮座。以双线勾连雷纹为地纹,双线内填碎点纹。地纹上双武士与双豹相间排列,作搏斗状。
战国铜镜的特点是钮相对较小,有弓形、弦纹弓形、十字形等,边缘或平直、或上卷。镜背纹饰多由主纹与地纹构成,繁缛细腻。 唐代铜镜是中国制镜史上的一个高峰,在造型、纹饰、工艺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创新,种类多,纹饰精,做工细,镜体厚重,表面洁净如银。唐代富裕的经济、开放的胸襟、发达的中西文化交流带动了铜镜艺术的发展,不仅镜形打破了过去以圆为主的固定模式,出现了方形、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等,而且纹饰更加活泼浪漫,有对称的花鸟、瑞兽、人物镜,有散点式的朵花镜,有单一纹饰的盘龙镜、?e字镜、鸾鸟镜等。西域风格的狮子、葡萄也出现在唐镜纹饰上,传递着盛唐之音的浪漫与华丽。当然,传统的纹饰,特别是狩猎纹在唐代这个靠征战立国定疆的朝代更是精彩纷呈。《唐会要?搜狩》载,贞观五年(631年)正月十三日,李世民率众大猎于昆明池,浩浩荡荡的随从中还有在朝的各国藩王。李世民对高昌王(当时政治中心,在今新疆吐鲁番)麴(qu)文泰发表了他人生三乐的高论:“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成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足见狩猎之于唐朝有何等影响。狩猎因此也是唐诗的一个不衰的主题,李白《行行游且猎篇》就有“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之句。有唐一代,君臣、贵族、豪门、百官都以狩猎为乐事。
图3是唐代狩猎纹菱花镜,直径29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圆钮,以钮为中心置4株树木和4座山峦。山树周围饰4组策马奔驰的猎手,猎手们或持长矛,或搭弓箭,或回首观望,马前有飞跑的兔、野猪、鹿和怪兽,并间以雀鸟、蜂蝶、蜻蜓、折枝花,镜缘饰折枝花和蜂蝶一周。场面写实而生动。
图4是唐代狩猎纹镜,直径14.9厘米,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圆钮,菱花钮座。饰4组狩猎纹。猎手纵马持长矛、弓箭、套索,马前为奔逃的野猪、鹿、兔和怪兽,主纹间饰折枝花和蜂蝶,外缘饰一周云鹤纹。
人欢马嘶打马球
马球运动早在东汉时就已出现,隋唐达到鼎盛。宋、辽、金时期战乱频繁,打马球成了军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元代的马球由过去的硬质木球变为皮质软球。明中叶以后,现代马球传入我国。马球的昌盛与古代骑兵的骑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轻骑兵的快速机动和远程奔袭能力十分强,而马球运动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重要手段,因此打马球在唐代成为一项在贵族和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