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目连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久违了!目连戏   目连戏又回到了舞台上,真是久违了!   我第一次接触目连戏,还是七十年前。说“接触”,是我碰上了却没有看到。原因很简单,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女孩,家里决不允许去看这种有神鬼的戏,怕吓着。但那炽热的演戏气氛,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那时我家住在湘西一个只有千把人口的小镇上。记得还没过端午节,镇上就沸沸扬扬传说着要唱目连戏了。到了农历七月初,人们谈论目连戏的热度和天气的气温一样高。小镇上无端多了成倍的人,有为看戏而来作不速之客的;也有镇上人专门邀请来看戏的;有带着土特产来小客栈投宿的;有自带被子、粮食随便找个可以栖身的地方呆着的。而且还有些人扶老携幼,甚至搀着病人,护着孕妇而来,那就不仅是为看戏,而是怀着祈福、延年、祛病、消灾的愿望。小镇兴赶集,我感觉在那些白子里,比平常赶集时的人要多得多。都是冲着目连戏来的。   目连戏在镇上最大的寺庙关帝宫演出。因为不许我看,想看的心就更强烈。演出是每天的下午和晚上,上午没戏。有天上午,我终于找到一个空子,偷偷跑到关帝宫去瞧瞧。大殿上灯烛辉煌,香烟缭绕。和尚都披着袈裟,敲木鱼,击磬,经声琅琅。一些大人不断进来上香磕头。我只站在大殿门外瞧了一眼,被殿内的庄严肃穆气氛所镇住,没敢进去。大殿对面是戏台,自然是空荡荡的。两边的围墙上,都扎着十八层地狱的纸扎,那些纸扎的鬼物比我当时的个子还高大,我沿着围墙往前瞧,看到碓舂、磨挨、锯解……血淋淋地,吓得返身就跑,没敢往下看了。这才算明白了一点:大人为什么不许我看戏。要看这样的,我还真不敢。   尽管没看到戏,有一天,人们纷纷传说抬棺材游街,居然游到了我们家的门外,我便从楼上的窗口看到了。许多人敲锣打鼓抬着一副白木棺材,棺材上盖了一幅很长的白布,布中间放着一只公鸡。人们都兴奋地说:今天要“杀叉”了。据说是万一杀叉失手,棺材和白布就作装殓唱刘氏的演员用;如果平安无事,棺材抬回原店,折价给演刘氏的演员作额外收入。而那口棺材,则会有人抢着买,甚至有人预定了,说是用这棺材葬老人是大吉大利的。杀叉如何惊险,当然我没能看到。   演出的最后一天,晚上放天灯,我也在窗口看见了。那晚没月亮,远处一个个大红的灯笼陆续被放上天空,越升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只剩下一串小红点。但是,接着却一个个陆续燃烧了,天空便亮起一团团火光,然后就落下点点火星。这些天灯烧完,天空复归于一片朦胧。   虽然我只留下这么一点儿时的记忆,这记忆却十分深刻。1951年我从事戏曲工作之后,便不断地追踪目连戏,想了解一下这到底是一出什么样的戏。戏看不到,就有意识地积累资料。可惜的是,多年辛勤的搜集,却毁于众所周知的那“十年”之中。   目连戏在湖南境内影响之大、之深远,是任何一种戏曲所达不到的。反正在我小时,老弱妇孺无人不知。每逢唱过一次目连戏,人们足足可以议论几个月。关于湖南唱目连戏,历史记载不少,无法多举,只抄一首清朝湘潭人潘其炯的诗《艳火行》,就可见两百多年前演出之盛大。这诗作者在前面有个小序:   “己巳秋,演目连剧于城东之石牛铺。彩楼高结,俯临人海,妇女垂帘聚观者不下千人。因不戒于火,煅焉。闺帏弱质,颠倒于浓烟烈焰之中;市井狂童,狎侮于白日青天之下。其折肢体,焦发肤,弃钗钏,裂衣裳者不知凡几。有惭而自经者。因作《艳火行》,以为闺秀观场之戒。”   己已就是清乾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49年,距现在257年。诗的全文如下:   湘烟苍苍湘水绿,湘潭女儿美如玉。   绣户红窗深护持, 十里长街列华屋。   浏阳女儿解绩麻, 安化女儿能采茶。   独有湘潭无所事, 指爪纤纤但绣花。   一日绣花三日坐, 三日绣花才一朵。   何处弦歌咽画楼, 金针抛却心如火。   况复希奇如目连, 顿使幽冥在眼前。   钢叉劈面信手掷, 颀然之鬼冠烛天。   张家阿姊笑相连, 李氏诸姨复劝驾。   明朝早起但梳头, 翠钿金环都许借。   崇台连延人海旁, 骈肩争上如驱羊。   疏帘欹侧半遮掩, 高髻弓鞋那复藏。   谨厚谁如柳士师, 狂荡都如杜牧之。   苍鹘参军都不问, 偷眼唯如彼孟姬。   祝融骤见赫然怒, 即遣蜚廉作前部,   须臾烛龙含火来, 一扫妖氛与冶雾。   丽华焉得眢井避, 绿珠纷纷楼头坠。   黄尘扑面红粉消, 顷刻姬姜化憔悴。   来时楚楚好裳衣, 惭愧焦头烂额归,   来岁目连还救母, 红妆慎勿出深闺。   噫吁嘻!来岁目连还救母,红妆慎勿出深闺!   从前面作者的短序中,我们看到“妇女垂帘聚观者不下千人”,那么,在台下看戏的男人、老人、小孩该有多少?诗中“钢叉劈面信手掷,颀然之鬼冠烛天”,“杀叉”和“无常鬼”那时就是这么装扮和表演的。经过那么一场火,把为妇女特设的看台全烧了,作者仍十分肯定地说:“来岁目连还救母”,可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