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衣冠 笔墨留真(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时衣冠 笔墨留真(下)      徐璋(公元十八世纪)是清代极为杰出的肖像人物画家,其艺术水准不在禹之鼎、华冠诸人之下。惜美术史家和收藏家往往忽视其人,未知何故也。徐璋字瑶圃,江苏华亭人,是清代初年肖像画家沈韵的学生,以写真最为世人称道。乾隆元年由江南织造图拉的推荐,曾入宫廷画院作画。《盛朝松江邦彦画像》为他所写的明人肖像,共有九十四人,纸绢兼有,设色白描俱备。关于徐璋创作这套画像的背景材料,清陆锡熊在乾隆五十年为该册作的题跋中说:“尝试松江为衣冠渊薮,明代士大夫焯焯缇油,项背相望,而遗像未有裒集而成图者,乃竭一生心力,广搜博访,手自临摩,久之积成若干幅……”。可见徐璋创作此画册的最初动机,是有感于淞江在明代出现了很多名流,惜遗像纷纷散落,乃四处收集加以临摹历经了很长时间才汇集成此,可见其艰苦卓绝。徐璋此举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如近代学者叶恭绰编印《清代学者像传》,规模比徐更大。但徐的开启山林之功是不可埋没的。而《画史汇传》则对徐璋创作此册有更详尽的描叙:摹云间往哲像,始于全公思诚,终于陈黄门子龙,共一百一十人,凡胜国二百七十年中,忠孝廉节文章理学悉登于册。这册画法,是真正继承曾鲸的“波臣派”的正脉,以墨线为主颜色为辅是墨线派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这些肖像虽然是徐璋根据肖像原作摹拟而成的,但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徐璋是加进了一些自己主观性的理想化的东西,不但准确生动地把每个人物的身份、年龄、生理特征都描摹出来,而且将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也通过不同的神态动作展现无遗。王安石诗曰:“意态由来画不出,当时妄杀毛延寿”。但我们看徐璋画中的每个人物,却是意态尽在纸间,观者一目可以了然于心矣!董其昌和陈继儒同是明代淞江画派的执牛耳者,且是多年故友惺惺相惜。但这两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大相径庭,陈继儒在多次科考未得功名之后,便毁儒冠入深山布衣终生以经史禅道为乐,书画自娱。画中的陈继儒须发皓然面色慈祥,合手拱立不卑不亢,头上的东坡帽是极富象征色彩的。陈终生崇拜苏东坡,并刊刻苏东坡的遗迹为《晚香堂法帖》。虽是布衣大袍却内蓄书卷气,在普通的衣裳下却是一代文宗的不尽风流。而董其昌却不同了,董的书画虽充溢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般的禅悦之意,但其人却身为显宦是,帝王之师。画中的董其昌清穆安祥,身着朝服,有庙堂气象。身体微侧似乎位列朝堂,一手下垂,一手则持笏板,朝服的线条钩勒外松而内紧,笔笔入纸细而不弱游刃有余。从脸部的开相上看,徐璋突出了一个紧字,无论是瘦削的脸庞还是道道皱纹,紧闭着的双唇都是如此。夏元彝、夏完淳父子都是抗清不屈而死的志士人仁。特别是夏完淳年未廿旬,就慷慨就义,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唱《南冠草》。徐璋将这对父子置于一处,父坐而子立两者的相貌间有几许相似之处,父亲身后的夏完淳脸庞丰润气宇不凡,双手在恭立之中透露着傲岸不屈之气。成为他不屈而死的绝好注脚。莫是龙是淞江派的又一位大家。徐璋将他处理成侧身而卧一股放浪形骸的气度,自其身体的语言中直接流露出来,此画纯用白描法头尾互映如常山之蛇,一气呵成,神采奕奕。虽无一点色相,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统观徐氏的绘画,其技法能不拘囿前人自出新意。中国画中最重视的便是骨法用笔,写真类的人物画也是如此。但历代不少人物肖像画家笔力全亏,只是用短线去拼凑成物像人体,而内在的气韵却无法相连,不是软滑无力,便是僵硬刻露。有的画家则不能将肖像主人脸部和服饰、陈设品的线条合为一体,彼此之间相互分离无法统一。而徐璋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钩线之法不是单一的根据古人的某种描法,如兰叶描、琴弦描,而是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化的描法,以表现效果的优美而定。他的线描以春蚕吐丝描为主,笔到意随自如洒脱无板滞僵硬的毛病。对于细部的处理,他的作品也没有刻意求工细碎零乱的毛病,而是放笔为之曲折生动。对手足等的描写也细微精到,一改此前的肖像画中只重视脸部刻画,轻视手足等其他的毛病。这本册页中只有少部分作品是在绢帛上画的,大部分是画于生宣纸上的。这在当时应该讲是个创举。因为在他之前肖像人物画多是在熟纸或绢帛之上创作,用生宣者极少,如此广泛地使用生宣作肖像人物应是自徐璋始。从此后“生纸画法”便广泛地流传开来。在他的同时禹之鼎、金农等人 也用生纸创作过一些肖像画,艺术水准不比徐低,但终究数量有限,故“生纸画法”画史多以徐为创始者,盖因此也。   肖像画中有一类是供祭祀用的或悬于 祠堂家庙中的全身坐像,这些像大多是出自民间的画家之手,他们有着自己的审美视角和表现方法。我院的藏画中有不少这方面的精品。其中明代无款沈度祖孙三代像是较为突出的。沈度是明代初期永乐年间大书家。他的行楷书得宋克的遗法又加以规范,深受朝野上下的喜爱。甚至被誉为当朝的王羲之,这虽是过誉之词,也是可见其当时影响之一斑。其子沈藻官居礼部员外郎亦以书法名世,得其父之遗风。其孙沈世隆早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