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民间融资的视角,以ⅩⅩ为例.doc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民间融资的视角,以ⅩⅩ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民间融资的视角,以ⅩⅩ为例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民间融资的视角,以ⅩⅩ为例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本文从民间融资的角度出发,以ⅩⅩ地区为例,介绍了民间融资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民间金融相比其他融资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和风险,并提出应从培育民间金融主体,完善法规体系建设,加强监管约束,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来帮助中小走出融资困境出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民间融资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超过了半壁江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占到75%,工业产值和利税分别占七成和四成半,中小企业已是许多市县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今天。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非一帆风顺,官方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我们必须创新融资模式,民间融资就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新模式。民间融资是以民间信用为基础的一种非正规金融活动。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它是一种游离于国家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方式当前,在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和银行信贷资金局部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民间融资已经成为国家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之外的重要融资途径之一。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剖析民间融资的现状和成因,分析民间融资的利弊,研究提出规范民间融资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我国合理利用民间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融资群体。从资金需求角度看,单个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并不大,但几乎所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整体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资金需求总量。融资难是一直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今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风险,使得我国商品出口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等的夹击,在紧缩政策寒流侵袭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局面比往年更加严峻。调查显示,65%中小企业认为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由于资金需求难以满足,使52.7%的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43.5%的企业规模扩大受到影响,39.6%的企业设备陈旧而无法更新,30.4%的企业技术开发不能顺利进行,25.8%的企业产品不能实现更新换代。ⅩⅩ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与大企业相比,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较高的融资门槛要求,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企业针对工商、税务、银行及业主自己有多本簿,银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需花大量成本核实。二是一些业主信用观念淡薄,不注重诚信建设,逾期还款和赖债、逃债等有损信用的行为时有发生,信用等级差。三是缺乏有效足质抵押物,既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抵押要求,也不能满足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要求,企业很难通过银行或担保公司担保等实现融资。四是我市中小企业多数是给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或配件,没有属于自身的品牌,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大大高于全市整体不良贷款率,高风险制约了银行的放贷行为。1213 78.92 51-100 360 648 203 56.39 375 57.87 101-500 159 507 65 40.88 224 44.18 500 46 152 12 26.09 37 24.34 合计 1301 2844 758 58.26 1849 65.01 资料来源:李扬、杨思群著:《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银行体制决定中小企业融资处于劣势。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各银行纷纷争取大企业为基本客户,而不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无从了解银行信贷政策的偏好。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建立长期关系的相互承诺。对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这和银行长期不重视银企关系的培养、缺乏甄别中小企业质量的能力、缺乏保护信贷资产安全的技术方法等有着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漠视中小企业市场价值的同时,一直强调中小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存续期限短、企业信用差、担保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不利于银行服务的问题。所以,35.9%被调查企业认为担保条件过于苛刻是其获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其次,银行信贷政策不合理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从信贷结构层面看,在贷款权限上,一些最了解当地企业情况的基层银行不具备贷款权限;在贷款期限管理上,没有根据中小企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