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信我,绝对有用,浙江工商大学文物与中国文化选修课资料
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通长55.6厘米,剑身长47.2厘米,剑茎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格宽5厘米,重857.4克。剑身遍饰菱形暗纹,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两行入字错金鸟篆铭文。
剑是先秦冷兵器时代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也是贵族、士人身份的标志。剑在古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人武士与剑都有不解之缘。如果没有剑,中华文化将大为失色。
一、文献中的吴越之剑
在中国古史的传说体系中,蚩尤被奉为兵神,是兵器的创造者。《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世本·作篇》也有蚩尤作五兵的记载。有人认为蚩尤所作的五兵,包括剑在内。由于剑是后世最典型贴身兵器,故汉画像石上的蚩尤就是手持利剑的形象。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剑,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苏邱县大墩子发现的一把环形短剑,是用蚰岩玉制作的。
从公元前2l世纪起,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戈,是日前山土年代最早的青铜兵器。但二里头文化和早商遗址中都没有出土过青铜剑。直到商代晚期、青铜剑才问世。由于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我国南北各地的青铜剑风格番异,精彩纷呈,逐渐形成了中原式、巴蜀式、滇式、吴越式等几大谱系。
早期青铜剑的形制比较简略。如陕西长安张家坡的西周早期墓出土的一把青铜剑,仅27厘米长,扁茎、斜肩、无格,茎部有两个纵列的圆孔,当是在两侧夹缚木柄用的。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一件周初的铜剑,只有17.5厘米长。这些剑,除去握持的部分,有效的部分很短。到早周或稍晚,中原地区出现了以脊柱为特点的铜剑,如果再作细分,又可以有直刃和曲刃两类,前者出现较早,后者出现较晚。
在商周之际或稍晚,西部的四川地区出现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短剑,器身呈柳叶形,习称“柳叶形剑”。由于以往柳叶形剑主要出土于川东的重庆等地,当地为古代巴国的所在,故又称为“巴式剑”。后来,柳叶形剑在古蜀目的所在地成都平原也不断出土,铜剑上常见的手心纹也见于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上,可见柳叶形剑是巴蜀地区共有的文化特征。
今川南、贵州和云南地区,古代是以滇文化为中心的西南夷的地域,青铜文化出现较迟,大约到中原地区进入战国时代之时,这里的青铜文化才开始兴盛。滇式剑的形式很多,最典型的是三叉格式剑,此外金鞘铁柄铜剑用金、铁、铜三种金属,颇有特色。
吴越之剑的形制,主要有有格圆茎空首式和有格圆茎带箍式两类,是当时工艺最精的剑系,设计科学,剑锋犀利,剑相高贵,总体水平远在周围各国之上,从而为各国竞相仿效,战国时期流行的双箍剑和空茎剑都源自吴越。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指出,我国的青铜剑起源于吴越地区,是颇有道理的。
《荀子·强国》提到,铸造一把好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刑(型)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齐得,副刑(型)而英邪已。”意思是说,剑范要正,金(铜)锡的品质要好,工艺技术要巧,合金的配方要恰到好处,如此铸造,则刨开器范就可以得到莫邪之剑。吴越之剑正是具备了《荀子》提及的种种条件。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金锡美”,因为青铜剑足金(先秦称铜为“金”)与锡的合金,金、锡的品质是否纯正,决定着剑的质量的高下。先秦时期南方盛产铜、锡,而且材质精
美。如江西瑞昌从商代起就有了大型铜矿的开采,江苏无锡的锡山曾经是名闻天下的锡矿产地。《考工记·叙》说:“吴、粤(越)之金锡,此材之美有也。”可见,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吴越的金、锡甲于天下。此外,地理、气候环境对于青铜剑的铸造也有特殊的作用,它可能包括水质、水中包含的微量元素等,古人称之为“地气”。《考工记·叙》说:“吴粤(越)之创,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金、锡和地气,是吴越两国的天赐之利,加之能工巧匠的过人智慧,吴越之剑的出类拔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春秋战国之际,吴越两国的君王拥有天下名剑。据《越绝书》外传《宝剑》记载:“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勾践的五把名剑,指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渊;其中大型者三、小型者二,都锋利无比,“风吹断发,削铁如泥”。后来,吴越交战,勾践败北,夫差的胜邪、鱼肠、湛庐三剑为吴王阂闾所得。
吴越之剑的锋利、先秦文献就有详细的描述。《战国策·赵策三》马服君赵奢对田单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匝。”不仅可以斩断牛马之躯,而且可以斩断青铜质地的盘匝。真可谓无坚不摧。
吴越之剑的品相也为时人所赞美,《吴越春秋》载相剑名家薛烛之语说:“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吴蓉始生于湘。观其文,如列星之芒;观其光,如水之溢塘,观其色,涣如冰将释,见日之光。”吴越的铸剑工艺剑名闻天下,代表东周时期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
最初的青铜剑,器型比较简单,如今四川地区出土的柳叶形剑,扁茎,无格,元首,剑身与剑茎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春秋晚期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