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预测信息港英语书面表达约稿.docVIP

高考考前预测信息港英语书面表达约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考前预测信息港英语书面表达约稿

高考考前预测信息港英语书面表达约稿 江西临川一中特级教师 廖晓林编写 罗总,您好! 请您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修改、删除(如有必要的话),谢谢!预祝你们高考能押中高分,同时祝我们合作愉快! 第一部分 书面表达命题特点与技巧 1.2006~2008年全国高考书面表达测试内容统计表 题 材 文体 字数(个) 分值(分) 2006年全国Ⅰ 介绍校园书馆情况 书信 100左右 25 2007年全国Ⅰ 描述理想中的笔友 书信 100左右 25 2008年全国Ⅰ 给动物园工作人员写信 书信 100左右 25 2.2006~2008年高考书面表达命题特点解密 (1)应用文占绝对的主流: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均采用了书信文体。纵观近三年各省市的书面表达部分试题可知,体裁也是书信文体居多,另外也有通知、日记等应用文体; (2)题材多样,贴近生活,考生有话可说。近几年热门题材有:体育运动、航天科技、校园生活(含减负)、健康、运动、父母与子女关系、环境保护、文明行为、休闲娱乐等; (3)写作提示呈现少而精的趋势,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优势,更加考查考生的基本功。 (4)命题形式多样化,结合其他省市看,有图表式、图画式、提纲顺序式、开放式(上海)、半开放式(北京、广东)等。 (5)写作词汇以中学所学的词汇为主,句型、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等其他得分亮点的呈现也不超过中学生所能掌握的水平范围。 做好书面表达试题,可以参考笔者提出的“六步走”方略。 第1步——审试题。通读试题的每一个字(词),观察所给的每一幅图,从而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判断作文的类型、特点,了解作文的重点内容,力求在写作时切中题意。 第2步——圈要点。重读试题,在原题的汉语提纲或图表上圈画要点(即“给分点”或称“扣分点”);若提供的是图画,也可在每幅图画旁用简单的词语标出它所表达的要点。这样做,既可提醒自己不要漏写了要点,又能防止过分发挥(尤其是看图作文)。 第3步——注短语。在圈画的要点旁边批注相应的英语表达,为将来全文的一气呵成扫清拦路虎。 第4步——定基调。通过分析思考,确定写作时的四个基本特点: (1)时态、语态。确定全文主要时态及时态与其他时态交替使用时的过渡,还要注意是否需用被动语态; (2)人称、口吻。确定究竟该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口吻应该是口语化些还是正式些; (3)顺序、段落。题目中所提供的情景素材应该以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否用倒叙,是否需分段等; (4)开头、结尾。先想一下有无较吸引人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开头是应开门见山,还是解释,或是提供背景知识?结尾是要重申要点,还是要用抒情感叹来把全文推向高潮? 第5步——写全文。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若遇个别词句想不出来“卡了壳”,干脆“跳过去”往后接着写,千万别因为个别字句的斟酌而打断了全文的思路,等全文写完后再返回来“填空白”,实在想不出就“绕过去”,换另一种说法或变成两三句话来表达,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多用句式的多样性及过渡词汇的恰当运用; 第6步:改病错。要用做改错题的想法去挑自己文章中的毛病,尤其是时态、人称、数量、主谓一致、习惯说法、单词拼写等易错之处(因这些都与汉语的习惯不太一样)。 近年来,在书面表达中,常常出现要求考生写出两种意见交锋的现象,下面介绍的模式对此会有帮助: 第一段,有人认为某事实是好事,赞成某事实,为什么?第二段,有人认为某事实是坏事,反对某事实,为什么?第三段,“我”的看法。 Some people support the idea of doing某事实;They point out the fact that支持某一事实的第一个原因;They also argue that支持某事实的另一个原因。 However, other people stand on a different ground. They think it harmful to do某事实; They firmly point out that 反对某事实的第一个理由;An example can give the details of this argument试举一个例子。 There is some truth in both arguments. But I think the advantage of某事实overweigh the disadvantag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negative effects it might bring about,某事实also may cause这个事实的一个坏处。 预测与友情提示:建议考生多强化训练“和谐社会,Livelihood of the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