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人的年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椒人的年俗

涉外护理2班 陆齐 家乡:安徽全椒县 椒陵文化之年俗 全椒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可爱县城。它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那么,有如此渊源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它的风俗更是不会少,其中的年俗最具特色。 一、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日,民间习惯于用红、黄、绿豆或芋干、萝卜、南瓜等杂粮掺米煮粥吃,表示丰收不忘灾歉的意思,这粥叫“腊八粥”,近年来少见。 二、送灶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这是本县民间风俗,为了干干净净过年,往往在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家家“掸尘”,怕掸尘时得罪灶老爷而过不安年,故要先“送灶”,等到除夕再“接灶”、“祭灶”,并在灶神龛两旁贴上“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送灶”的旧习已被破除。但农村仍在使用灶的家庭会在年三十的晚上,吃年夜饭之前在早上烧柱香,以敬灶神。 三、除夕 除夕,俗称“年三十”,是一年岁穷年尽之日,一切能够完成而尚未完成的事情都要在该日之前完成。出远门在外的人要尽可能在除夕前赶回家,庭院房舍要打扫干净,在吃年夜饭之前要把春联、年画、窗花要张贴整齐,男女老少更换新衣,合家老小欢欢喜喜。 然后给厅堂里的堂桌上摆上一对红蜡烛,点燃,再用蜡烛印燃一把香,留几柱插在堂桌的香炉里,剩下的放在大门外的墙角边。然后放上一挂鞭炮扔在大门外,然后掩门,在鞭炮声中,一家人举杯开始庆祝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吃年夜饭。 除夕吃过年夜饭,全家人团聚,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押岁钱”,男子和少年儿童要“守岁”(晚睡或彻夜不眠)。 近年来,贴门神、窗花少见,拜家庙、祭祖宗的旧习已被革除。除夕夜,大多家庭欢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节目。 四、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从大年初一(半夜子时开始)到初三,每天早、晚放鞭炮(也有每日每餐放鞭炮),尤其初一“接年”、初三“送年”放的鞭炮最多。旧时,初一到初三,每日三餐都要净面、净手、烧香,敬神祭祖。晚上,“香火”台上点燃蜡烛,香火不断。春节的禁忌很多,年初一要吃除夕煮的“年饭”,不开生,三天年不动剪,不拿针,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说“鼠”、“死”之类的不吉祥话。 年初一,儿媳要给父母、公婆请安,晚辈要给老人磕头。全家早起,吃过早点和元宵后,长者留家接待宾朋,其余大小人等与邻居、朋友、亲戚串拜,名为“道节”。见面时道一声“恭喜发财”、“新年好”,对方答应道“彼此彼此”或“托福托福”。 旧时,年初二拜舅舅年,初三拜岳父母年,以后再拜其他亲友年。现时兴集体给军、烈属五保户拜年,机关单位举行春节团拜会。 过去,三天年内女子不上厨,由男子代劳。 三天年(初一到初三)是最热闹的,这几天街上人很多,大半是走亲访友的,熟人遇见必打拱作揖,互致新年问候。这几天人们除了相互吃请,啥事都不用做,过的是神仙日子。全椒有句老话:“过了三天年,一切原还原。”家乡人说起这话时,语气中总有一种不舍 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这一天,许多店铺开门营业,街道上鞭炮声不绝于耳。商人们开市后,在招幌上挂红布,向店中供奉的财神爷祭拜,相互请喝财神酒。全椒人敬的是武财神赵公元帅,时人称为“敬玄坛”。 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全椒人俗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吃元宵。和北方人包饺子一样,全椒人搓元宵时,常在元宵中放上一枚硬币,谁若是吃到这个元宵,就预示着新年里会走好运。长期以来,全椒人有正月十三上灯,十四玩灯,十五吃元宵、闹花灯的习俗。 正月十五一过,别的地方就算过完了年,而全椒却有更大的盛典,这就是“走太平”。每年正月十六,县城及周围成千上万名男女老少,云集在太平桥焚香、放鞭炮,祈求新年太平。全椒有句俗语:正月十六不走太平桥,等于没有过年。走太平的人们手持平安香、燃放驱鬼鞭、走过太平桥只为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正月十六这天,全椒人倾城而出,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祈求来年幸福平安,从早到晚桥上行人络绎不绝,外乡人常不知其故。 其实,“走太平”的习俗自古有之,中国各地都曾风行,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地方久已绝迹,而全椒却一直保留至今,成为新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见证中国古代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实可谓全椒之幸,乡人之幸矣。 走太平的盛况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