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受众生态环境的思考
2012-07-19###############2012-07-19########2012-07-19########
关于受众生态环境的思考
覃
琴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07)07-038-4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急剧转型期,随之出现了民众“心理震荡”现象,而许多大众传媒不但没有加
以正面引导,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不健康民众心理问题的形式。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受众生态环境已经遭到 污染。大众传媒应该自觉地进行反思并警醒,净化受众生态环境,使媒介生态平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社会转型 心理震荡 受众 生态环境
最近,有关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民众心理问题凸显的
报道经常见诸于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称,我国的社会转型 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鸿沟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 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跃居疾病 发生率的首位。目前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 年人群的首位死因。①
导致“心理震荡”现象出现和加剧的原因虽然是多方 面的。但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与受众生态环境遭 到污染不无关系。大众传媒在当今文化形态与社会结构
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社会转型加剧,人们在精神消费上
对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媒介所肩负的责任也就更大, 它在大众传播中的任何生态污染或失衡都会对人类的生 活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 造成破坏,它营造出的媒介生态环境,影响并统一着大众 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而现在是许多媒体在盲目追求 经济效益中丧失了必备的高度责任感,不但没有积极引 导受众走出心理误区,朝健康方向发展,反而拿出低品位 和滥造的媒介产品火上加油,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受 众加以误导、对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正常受众进行精神污
单向传播为互动传播。
4、技术障碍依然存在 从网络层面来看,网络电视所能够提供的各项业务
(如VOD、直播电视等)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承载网络应该 是一个具备存储能力的高可靠性的网络,因此,电信运营 商提供网络电视需要对现有的宽带网络进行一定的改 造,而且网络电视在图像质量上仍有明显的不足。这一切 都需要网络技术的改善和提高。
此外,目前的网络电视还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 格式的不同给节目的生产、制作、存储、管理等各个环节 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投入服务产生巨大影响。各个网 络电视的提供商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造成了资源的浪 费,也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网络电视让人们实现了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状态中收看电
视的愿望。如麦克卢汉所言,这一新型媒介的出现,无疑 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有力地参与促成社会的变革。
注释:
①尼葛洛庞帝,胡 泳 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 南出版社,1996年版
②段世慧 何宝宏:《IPTV发展任重道远》,人民邮电 报,2005.5
③郭庆光:《传格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④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 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结语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网络电视还存在许
2012-0多7不-足1,9在#受#众#、#技#术#等#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和2完0善1。2但-07-19########2012-07-19########
染,使其也慢慢加入心理问题者之列,久而之,社会大范
围民众“心理震荡”现象便凸显,受众与媒介不再和谐,受 众生态环境污染也就更加严重。
剧,而在案件未告破之前,媒体围绕死者身份及巨额财富
的种种猜测和传言却将公众的情感引向了一个极端,查 看一下互联网上的留言,无人为这出惨剧掬一把清泪,到 处弥散着的是快意和诅咒,这样一件恶性刑事案件竟然 使得受众的“仇富”与“仇官”心理相互叠加,激发无理性 情绪的肆意宣泄。社会大众和各界均处于集体无意识状 态的关键时候,媒体的这种不理性传播行为便成了影响 社会理性智慧的关键。
2、传媒娱众与受众被愚 近些年来的中国传媒界,娱乐的气势可谓汹涌澎湃,
似乎大中华已经进入全民狂欢的境界了。一些地方媒体 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不断变着花样为他们的衣食父 母即广大受众制作着“视觉盛宴”,从“超女”到“好男儿”, 从《舞林大会》到《名声大震》,各种换汤不换药的娱乐节 目轮番登场,受众快要被娱乐得麻木。就连平日正经严肃 的新闻也被传媒拿来娱乐得泛滥。
大众传媒提供给受众娱乐大餐背后潜藏的危机其实 是无意识的大众被愚弄了。过度的娱乐在骗走人们腰包 的同时也掠走了人们从事更有价值活动的潜能,受众个 性悄然地丧失和异化了,娱乐泛滥和现代传媒的结合带 来的将是一个非理
文档评论(0)